第413章 你的能力太让我惊讶了(2 / 2)

对于这样的交叉型人才,很多专家都觉得并不可行,因为绝大部分的人,即便穷尽自己的一生,最多也只能在一个小的学科分支上做出一些研究成果而已,根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多个学科上浪费精力。

&;=&;&;&;宁晨并不会完全否定这样的看法,只是宁晨觉得,这种观念只适用于普通人而已,像自己和宋溪韵这样的人,则完全没有必要被这样传统的观点所限制。

听完了宁晨的这些话,宋溪韵下意识的有些怀疑自己。

“宁晨……你是不是对我的期望太高了一些?现在的我,能够同时研究这几个领域,就已经非常的不容易了,我距离你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一些。”

宋溪韵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有些怀疑,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像材料学等等这些工科类的学科,宋溪韵最多也只是了解一些皮毛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专家。

想要达到非常专业的程度,宋溪韵差不多需要从零开始学起,这其中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宁晨对此却有些不以为然,微笑着说道:

“宋溪韵,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我接触过很多各行各业的专家,但他们都没有现在的你那么特别。我承担当初的你或许没有那么出色,可是在经历过那次的事情之后,你真的变得完全不一样了,这让我的想法开始发生了转变……”

对于宋溪韵的真实能力,宁晨并没有任何主观的评价,事实上,之前的宋溪韵,确实还远远没有达到“天才”的级别,在全国也能找到不少比宋溪韵更有天赋的人。

如果宋溪韵一直维持着那个时候的能力,宁晨肯定不会像现在对宋溪韵有着这么高的期待。

可以说,是生物计算机技术,彻底改变了宋溪韵的未来。

说完了自己对于宋溪韵的期待之后,宁晨突然又话锋一转。

“当然,宋溪韵,你也不必对此有太大的压力,我也不是一定非要你成为多个领域的顶级专家。仅仅是凭借你在人脑生物计算机领域上的能力,就足以帮助我完成很多复杂的研究了。”

这是宁晨对于宋溪韵期待值的下限,在那次宁晨和宋溪韵两人单独进行航天任务的时候,宁晨便体验到了这种生物计算机架构的神奇能力。

很多人并不清楚,生物计算机架构并不是生物大脑的数量越多越好,有的时候也非常考验每一个单独“大脑”的能力。

这种感觉,就像是中央处理器的单核和多核能力一样,对于不同的任务,要求的角度也是完全不同的。

像有些任务,对于单个生物计算机大脑的要求更高一些,这样的任务,普通人是完全无法胜任的。

宁晨希望的是,宋溪韵先利用自己的这项能力,跟自己一起统筹整个项目。

至于宋溪韵到底能够通过这些研究的过程,让自己在各个专业上面达到怎么样的能力,这一点宁晨并不会太过强求。

在宁晨的耐心解释之下,宋溪韵终于再没有任何的疑虑了。

“好,宁晨,那我就按照你的计划进行了。无论如何,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的,如果我真的达不到你的期望,那只能说明我的能力真的不够了。”

“不必担心,这些事情就顺其自然好了。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从明天开始,我们便正式开始这个项目的研究了。”

宁晨特意给宋溪韵留出了一些准备的时间,以便让宋溪韵能够适应得了新的角色。

第二天一早,大家便准时来到了实验室,正式开始了有关“月石”的研究。

其实大家都并不是现在才开始工作,在昨天宁晨的会议结束之后,所有人都已经提前开始进行着准备工作。

特别是宋溪韵,作为项目组中唯一的一个非材料专业的成员,宋溪韵的压力无疑是最大的一个,她可不想一开始就在项目组中,给其他人拖后腿。

为此,宋溪韵紧急的开始对材料学的知识进行恶补,以便能够无障碍的与其他人进行非常专业性质的交流。

这样的“临时抱佛脚”,似乎并不会起到什么明显的作用,但事实上,这项行动最终起到的效果,却远比宋溪韵自己预料之中的还要更好一些。

仅仅过了半天的时间,宋溪韵便已经掌握了很多材料学的专业知识,这样的学习速度,连宋溪韵自己也感到非常的震惊。

这个时候,宋溪韵才开始明白,宁晨为何要这样去要求自己,自己的确要比原先的自己拥有更大的潜力。

“好了,现在大家可以各自开始自己的实验了,我和宋老师先和徐老师一起研究一下有关‘月石’的材料制备问题。”

按照昨天宁晨的任务分配,实验室的每一名老师,负责的具体实验课题都是不同的。

徐洲负责月石的制备,原帅负责室温超导部分的研究,隋枫则是负责月石与超导机理部分的研究。

徐洲这边已经有了一些前期的实验思路,见宁晨和宋溪韵过来,便讲解起了自己的一些计划。

宁晨能够听得出,徐洲昨天确实做了很多准备工作,而徐洲的很多想法,也跟宁晨的思路非常契合。

只是让徐洲有些意想不到的是,在大家的交流之中,宋溪韵提出了一些非常具有专业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