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南明史 《永乐大典》 石砫(2 / 2)

萧仁方心里暗松口气,南明史实在是块烫手山芋,上到皇帝,下到文臣武将,操作一个比一个抽象,抽象到他都不敢下笔。

现在有皇帝旨意,那至少是有下笔的胆量了。

翌日,朱怡炅在谨身殿日常办公,礼部尚书林景裕、宣传部尚书吕犹龙前来拜见皇帝。

&;=&;&;&;林景裕说道:“陛下,《永乐大典》副本现已全部运抵南京,礼部已着手开始编校勘误。”

朱怡炅点头:“《永乐大典》副本的整理勘误并非朝夕,当以确保内容准确无误为要,无需因避讳皇家而刻意删改。”

朱怡炅没打算将《永乐大典》束之高阁,相反,他还在着令礼部,选取其中可以刊印发行的书卷,好让宣传部刊印成书,并售卖民间推广。

如此文学财富,只留在皇室,而且还基本不看,未免太过可惜。

林景裕拱手:“臣遵旨。”

朱怡炅又看向吕犹龙问道:“宣传部的活字印刷可都准备妥当了?”

吕犹龙回答:“回禀陛下,宣传部现已新刻枣木活字二十四万余枚,枣木标点一万余枚。又新铸铜活字五万余枚,铜标点三千余枚,另有无字铜子两千余枚。总共耗银四万余两,可随时开始印造新书。”

前明活字印刷就已渐成主流,只是官方印刷还是雕版为主,直到清朝全部统一使用活字,其中又以木活字印刷最为普遍,仅次于雕版印刷。

因为木活字足够便宜,制作起来也简单高效,只有朝廷内府皇室印刷会采用铜活字,以为区分。

另一个时空的今年,雍正便刻造了二十五万枚铜活字,用于排印《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然后乾隆就以这玩意儿没用为由,把这些活字全熔了铸铜钱和佛像。

朱怡炅想了想,说道:“木活字差不多够用了,铜活字还是太少,可再多新铸一些。”

虽然铜活字更贵,但贵也有贵的好处,不仅保存起来比木活字更久,而且印刷效果也的确比木活字更好,木活字遇水有概率字会糊。

吕犹龙说道:“臣已着令刊印厂,再行新铸一批铜活字,并雕刻更多枣木、梨木活字。”

刊印厂并非只隶属宣传部,而是同时兼具宣传部、皇室印刷厂的职责,平日里都是替宣传部印刊,没事也可以与民间商贾合作印刷。

朱怡炅看了看手中关于《永乐大典》副本到册的名录,不禁有些唏嘘,这部还是从北京文渊阁带回的副本。

而真正正本,早已失传,就连另一个时空八国联军毁掠的也是副本。

过了几日,朱怡炅在谨身殿接见前来朝觐的石砫马光裕。

马光裕是现任石砫宣慰使马洪裔的孙子,而且,就是因为马光裕的的两个儿子,才最终导致了石砫宣慰司被改土归流。

“石砫马光裕拜见大明天朝皇帝陛下!”

朱怡炅微笑道:“平身,赐坐。”

“谢陛下。”马光裕恭敬起身,心中颇为欣喜,大明皇帝如此礼遇重视,那此行目的应该能够成功。

马光裕说道:“陛下,伪清鞑子残酷无道,致使四川民不聊生。而今王师杀入四川,川中百姓无不欢呼雀跃,喜迎王师。”

朱怡炅说道:“鞑子便是鞑子,四川百姓还有马卿却是受苦了!”

马光裕起身,上前一步跪倒:“今朝廷天兵已至,石砫愿追随王师天兵,恳请陛下赐予石砫宣慰使封号、印信。”

朱怡炅点头:“看来石砫果真是我大明忠臣啊!”

马光裕都没起来:“今石砫忠于大明天朝,便如前明之石砫同样忠于天朝。”

朱怡炅十分慷慨道:“如此,那便依卿例,赐石砫宣慰使司及印信。”

马光裕欣喜若狂,连连拜谢:“多谢陛下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