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沐氏后裔(2 / 2)

内阁没有意见,他们本就是让皇帝随便封点,好歹堵一下天下人的口。

一旁的孟彦随即放下手中历算杂书,拿出起居注提笔记下:“建武七年,夏。寻得前明沐氏后裔,上感念其祖忠义,赐封黔侯,以示恩德。群臣拜曰:吾皇圣明。”

&;=&;&;&;沐氏后裔只是个小插曲,说是了无寸功,但起码朝廷还是赚到了沐氏后裔麾下的土寨村落。

既然沐氏恢复了身份,还被赐封黔侯,去南京享受富贵,那其麾下土寨村落自然就由朝廷接管,直接改土归流。

就连刁如珍这个托庇的大土司也不能干涉,因为朝廷确实有正当理由,而其余土司更是双手赞成。

谁让刁如珍这个前盟主占得地盘太大,那些云南土司全都对其颇为忌惮。

而这些云南、川地土司们的子女,年龄只要不太大,都要送到南京国子监,这就是质子了。

大明新朝直接学了满清对三藩的态度,先汉化这些土司子女,就算不能将其完全变成汉化土族,至少也要变得亲近汉人官府。

总之,就是要让这些土司子女们乐不思蜀,土司就算权势再大,身处云南山区那些犄角旮旯,能有何等享受?

尤其这时期的云南整体也都不发达,说一句穷山恶水都不算地域歧视。

真要是到了南京,体会到这边的高水平生活,怕是顷刻间就得有不少人被腐蚀掉。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如此一来,等这些土司子女回去继承土府土县官职,那自然也会更迫切的融入汉地。

甚至于不要脸一些,朝廷直接册封这些入南京的土司子女为下一任土司,土司的其余子女全都封驳,然后也不放归继承人,一如昔年三藩起因的吴三桂。

土司们要么认命,乖乖配合朝廷改土归流,要么就直接反了,然后朝廷平叛,改土归流。

朱怡炅不会允许这些云南、川地的土司存在太久的,就是石砫宣慰司也得改土归流。

现在第一步的名义已经有了,包括石砫在内,也已被改为石砫土州。

不出三年,他就得让这些土知府、土知县们换届。

至于到时是换这些土司子女,还是直接换别人上,逼反地方土司,强势改土归流,那就看国子监的洗脑……诶不,是教化效果如何了。

大明朝廷想着法的给这些西南土司们挖坑,顺便重新将四川列入朝廷官府的移民要务。

四川人口太少了,甚至比不上贵州山区。

常言明末清初四川遍地老虎,虽然有些夸张,但前往川地的明军确实汇报看见了老虎。

城市人口太少,都惠及不了乡村,这人一少,野生动物自然也就敢跑出来了。

只可惜,这时代的野生动物可不如后世吃香,遇到了就得弄死。

朱怡炅这边甚至还得到了前线大军递送回来的虎皮战利……汉地虽然统一,但整个西南陕甘边陲之地,说句百废待兴也不为过。

而就在西南土司们,送子女坐上前往南京的官船,一封来自辽东的加急密信也抵达南京。

这密信虽是走的官船驿站,但却并非前线官将发回,反而是来自宁古塔的满清小朝廷。

宁古塔的满清小朝廷居然请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