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康藏战争(2 / 2)

大明这边通过大量细作、商贾打探的消息,整个康藏不论汉人二鞑子,还是土著的藏人、蒙古人,全都是民怨沸腾。

&;=&;&;&;就连部分真鞑子,也对久居康藏,而颇有怨气。

朱怡炅想了想,说道:“拟旨吧!康藏的鞑子已经活得够久了,如今既然伪帝雍正将死,那也是时候该出兵了。内阁、枢密院即刻开始调拨筹措粮草辎重,并且拟定作战部署。现在入冬,不宜出兵。待到来年开春,就叫四川军队直接渡河,进攻里塘鞑子,云南官军务必全力配合。明年入夏前,朕要看到大明的版图进入康藏。”

四川地广人稀,若要出兵,光是民夫后勤就是个巨大问题。

按照正常思路,应该是先在四川好好屯田移民,待到人口多上一些,才可以渡河出兵。

不过这是稳妥的思路,现在雍正都快挂了,鞑子内部不说四分五裂,但也定然群龙无首。尤其康藏地区,现如今鞑子、土司矛盾尖锐,鞑子内部又分了真鞑子、汉人二鞑子针锋相对。

这时出兵,只要很小的代价,就能将鞑子彻底摁死,甚至说不得还会有不少带路党和投降派。

若是换做几年前,鞑子刚刚入康藏,肯定不会如此。

但如今……呵呵。

人心散了,队伍也就不好带了!

郑定瑞在成都府库囤积几年的藏红花,总算能够派上用场了。

四川百姓虽然依旧很少,但民生基已然基本恢复,就连川西土司与明廷官府关系也都还算融洽。

明军出兵,不仅可以征召本地民夫,还能获得川西土司助力。毕竟明军愿意给钱管饭,可比残暴的鞑子好太多了。

出兵川藏的战略定下,接下来就是内阁、枢密院完善细节,筹措军粮辎重,这些都是早就做好预案的,倒也不显慌乱。

几位阁臣躬身告退,朱怡炅没有直接回后宫,而是又前往拜会客居南京的七世**伊喜嘉措,并向其请教藏地佛法。

这当然不是朱怡炅信佛了,而是康藏战争打完,接下来肯定要面对藏地、青海、西域的问题。

尤其藏地,这片高原不仅气候上不适合移民,而且宗教问题也能绕的中原王朝焦头烂额。

历史上的满清花费几十年,通过不断试错尝试,才总算折腾出了驻藏大臣、驻京**、理藩院三位一体的共管方式。

而且藏地依旧拥有极高的自主权,只要藏地不造反,那满清基本都不怎么管理藏地的宗教内政,只是要走了****的册封权利。

可以说,控制了****和对应的册封权利,那你基本就可以稳定控制藏地了。

朱怡炅不打算立刻就去解放藏地的奴隶制和生产力,这里政教合一,只能用魔法来对付魔法。

等到康藏归附,朱怡炅就会立刻派遣军队,挑选册封使节,护送伊喜嘉措入藏坐床,并废掉原来的七世**格桑嘉措。

反正格桑嘉措目前还没亲政,藏地主要是五世**罗桑益西做主,所以大概率也不会有反对意见。

青海、川藏就先这样,漠北草原明年开春就要爆发全面战争的消息,终于在建武九年的年末,被细作传回了南京城。

漠北的车臣汗、土谢图汗,两大汗王厉兵秣马的消息,大明自然早就知道。并且立刻加以警觉,北直隶中军都督府,可是随时备战。

如今,总算确定,漠北蒙古并不打算南下,反而是要内战。

朱怡炅难以理解的同时,也暂时不打算去管。

漠北草原要么不打,要么就一战定乾坤,将漠北的喀尔喀蒙古完全摁死。

要不然,就会变成当年明太宗那样,五征漠北,三次都是白去,兀良哈部更是三天两头的降而复叛。

朱棣最后除了拿下一个勒石燕然、远迈汉唐的美名,其它什么都没得到。而且空耗财力物力,甚至直接导致了大明宝钞的快速崩盘。

因为后面大明钱粮不足,就大量去印大明宝钞,充当军费,导致宝钞信用迅速破产。

还因此导致仁宣两朝,中央财政枯竭,无饷平叛交趾。只能坐视交趾独立,变成那什么破安南国。

当然,漠北的北元也不好过,三次被迫迁徙,死了不少人口牲畜,还错过了放牧的季节。

属实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