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科举改制(2 / 2)

海外各总督府辖地,算上移民、本土汉民,还有那些登记造册为汉民的汉土混血,加起来起码也有几十万人了。

&;=&;&;&;几十万人,给三十个举人名额,已经算是开恩了,而且还必定能出两个进士,这就是在给海外汉民盼头,政治意义非凡。

而且,整个海外总督府辖地,拢共就给两个进士名额,那也能进一步减小内地考生为了科举,而跑去海外内卷的心思。

因为名额太少了,他们要去海外考试,还得先迁户口过去,成为海外汉民。然后还只有三十个举人名额,考中了以后也不能参与内地的南北榜,只能单独列出两个进士,这看似优待,却比内地还卷。

户部尚书陈济趁机补充道:“还是要确定海外移民户籍,既然是移民,就不能再留有内地户籍,户籍必须落户海外,否则就要加税。”

这属于移民上的漏洞,也可以理解为钻空子,尤以吕宋移民的现象较多。

不少地主都是在内地留着原籍,又在吕宋重新落户,然后内地的田产保留,吕宋的继续兼并土地,而且赋税都不高。

这种双户籍的情况,除了因为距离遥远,通信联系不太方便,也是朝廷为了吸引移民,在故意迁就,但现在就得稍微控制一下了。

吕宋的移民正在趋于平稳,而且双户籍在身的主要都是地主豪绅,就算不是的也在逐步演变向地主豪绅,得出手控制一下。

要不然,恐怕海外科举考场,还是会有不少内地考生,动用这个便利,一面跑去吕宋等地考试,一面又参与内地南北榜的进士。

众臣随即一番讨论,又将其查缺补漏。

这也就是殿试刚考过,距离下次科考有着三年的空档期,还有的是时间来试行。

对了,不仅是海外科考的建制规划,内地南北榜的录取比例,这次也一并进行了商讨修改。

前明分的南北榜,不止有南北榜,还有个中榜,只不过存在感很低。录取的进士比例也是以南榜55%,北榜35%,中榜仅有10%。

而中榜省份,原本为云贵川桂四省,还有皖北地区也属于中榜。不过大明新朝建立,朱怡炅将皖北重新划回南榜,又增加了广南省为中榜。

而北榜同样增加了漠南都司、云中都司、辽东、乐浪、黑龙江都司、耽罗县这些辖地。

因此,原来的进士录取比例肯定就不太合适了,虽然现在可能没什么大影响,但再过一二十年,北榜、中榜士子肯定会不满。

最终经过一番激烈争论,朱怡炅直接拍板,今后南榜录取进士比例划出5%,均分给北榜和中榜。

家乡在南榜省份的大臣普遍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毕竟皇帝已经做出决定,而且这也是必然之事。

更何况,随着国土面积不断增大,每年录取的进士数量都能维持在数百人,这对于南榜士子而言,也不算太亏,不过是5%的录取比例而已。

尤其北榜增加了那么多辖地,未来这些辖地人口增长,那对半分的5%,怕是都不够塞牙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