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彻查关税(2 / 2)

朱怡炅一听,瞬间全都明白了,这并非是垄断主义,而是扬州盐商自古如此。

&;=&;&;&;历史上的扬州盐商,就是靠着垄断盐引,来大量赚取利润白银,甚至有不少豪富盐商,都干脆不卖银的,可想而知垄断的利润有多大。

对上这么一群盐商转来的海商,那些大海商还撑得住,小海商直接被吞下去,都不带吐出骨头的。

朱怡炅有些生气,自家才在江南推行棉稻轮耕,就有商人过来捣乱:“这个扬州商帮,勒令其必须解散,其内加入的安徽籍商贾,必须全部拆分。再由商部下派调查员,彻查其中几家,作为典型,放到新一期的《大明月报》进行公示。”

“遵旨。”蒋成章拱手。

也不去问这样朝廷直接干预民间商贾,甚至还要派出官员进行彻查,会否有些不妥。

让蒋成章退下,朱怡炅又给刑部、内阁去了一道旨意:“从速编纂修订一条新法,新法专门针对市场商业,名字就叫《反垄断法》。”

任何行业,一旦形成了垄断,都不会是好事。尤其商业,会让商业迅速失去竞争活力,还会导致百姓受害。

这一次,朱怡炅可以依靠皇帝的权威,还有扬州盐商本身的仇恨属性,强行处理,但下一次,就必须有法可依,而且也得给民间商贾提个醒了。

正常做生意可以,但有些红线你不能乱碰。

对了,说到海商垄断,去年的财政岁入已经突破六千多万两,今年的户部财政统计虽然还没出来,但已经能得到大概数据,其中的田税依旧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

这要换做以往,朱怡炅没啥太大反应,可现在看到这个扬州商帮,他有些察觉到了不对。

田税因为新政改革,所以增涨迅速这很正常,但商税、海贸关税的增涨速度的却有些不太合理。尤其现在大明开海十年,关税、商税怎么可能只有这么点比例?

要知道,大明新朝可是整出了新式纺纱机,大大提高了棉布产量和效率,而且全国范围几乎都已实现了全面推广。仅看这个推广规模和新式纺纱机的生产台数,商业税和海贸关税的增涨比例就明显不对。

朱怡炅思忖片刻,又对都察院下发一道旨意:“着令都察院,即刻彻查全国海贸港口关税。”

当初的李绂如今已经做到了都察院的右副都御史,官秩正三品,属于都察院下第四人。往下还有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再加上全国各省数量不等的监察御史(正七品),但基本都是十人左右徘徊。

除了这些,还有额外的一些官职,比如经历司、司狱司等等。

得到皇帝的旨意,都察院迅速动员了起来,纠察监视百官不法之事,本就是都察院的职分所系。新晋升官的李绂更是亲身上阵,带着亲信人马,坐船就先行直奔上海埠的市舶司。

很明显,这家伙是早有准备,甚至连目标都已经提前调查过了。

不管这人的政治立场如何,甚至到了现在,都还有些看不惯朝廷的新政改革,认为摊丁入亩、分家析产不太对,而且也有些操之过急了。但其私德上的确也无可挑剔,不仅极度厌恶贪污腐败,就连雍正讨厌这家伙反对自己,但也不能用贪污来处罚此人。

可以说,这就是一条疯狗,疯起来连得势时的年羹尧、田文镜都敢咬,被带到菜市口横刀脖颈都能头铁拒不认怂,逼着雍正拉下脸来承认这家伙的确是廉洁清官。

这么条疯狗,用好了,那就是悬在百官头顶的一把刀,而且还是一把聪明的好刀。

毕竟,能把康熙年间广西上下官吏,合伙贪墨八十多万两的案子查出来,本身就是才能。

朱怡炅估计,等都察院查完之后,起码关税能再上涨两三成。毕竟那些人也不可能贪墨太狠,要不然会被朝廷中枢看出来。

前些年,为了鼓励海贸,所以没有太过关注这上面的破事。

如今,海贸市场已经渐趋饱和,那也该是时候开刀了。

正好,藏地雪域、辽东这些地区,正缺移民垦荒。

今年先彻查各地关税,等查完了,再去搞内地商税,整顿市场,这样就有足够罪犯用来移民了。而且普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扔去藏地雪域和辽东等地,可以迅速提高当地的汉化速度。

总之,稳赚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