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长征六号遥三(2 / 2)

一个行李箱的元器件2000万元,对于可重复使用火箭来说成本并不高,经济效益上肯定能赚回来,所以航天局出了这个钱。

改造方法是拆掉一半的0.9米圆口,然后加上一个高度约50cm的转接器,用来于1.2米圆口相连,由于对接口是在机身上部,对结构和隔热无大影响,而且设计也比较可靠。

马一龙的龙飞船虽然数据很不错,但由于还未进行过载人飞行,胜算很小,联盟TMA-18M暂时也不可能。

在对后续航天员做的内部意向调查里,除了几个毛子认为自家的联盟飞船最棒,其余人都觉得还是坐航天飞机最舒服。

当天上午11点,长征六号遥三火箭发射,并在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后进行第三次回收尝试。

而且接下来还有航天一院两个型号的火箭构型也彻底迎来了改变。

<div class="contentadv"> 那就是长征七号和长征八号两兄弟。

航天局几番谈判无果后也只能选择接收,同时也对内发出了“两条腿走路”的指示。

长征八号的的一级构型就是比长征七号少两个助推器,四台YF100总推力480吨,LEO运力8吨左右。

虽然成本都上升了不少,回收死重也大,但是技术路线保守容易实现,就是运载系数有些感人……但也达到了定位要求不是?

之所以用新远二号是因为这次任务上去名航天员,空间站内还有四人将作为轮换回到地面,原本是三个人乘坐联盟TMA-16M返回,但最终ISS将TMA-16M作为储备留在了空间站。

欧标1.2米圆口的数据已经被阿莱尼亚宇航公司发了过来,转接口也正在制造,直接在现有的接口上改,算上安装也就十天搞定。

原本航天局希望又买技术又买成品,但新远不卖,那可是平行世界无数次发射的积累,卖出的控制系统里这部分数据都以三进制算法加密,系统完全封闭杜绝逆向可能。

再度被推迟的长征六号遥三火箭将装上其中两套中的一套、价值2000万元的定制控制系统,并以RX01技术总线标准改造,预计耗时9天,于8月28日发射。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何倘带着一干人马在新远工程师的协助下完成了对长征六号的改造工程,而且提前两天搞定,8月26日就能发射。

而这个回收控制系统任务交给了八院……

在航天局提心吊胆又心怀期待、新远工程师稳如老狗的等待中,长征六号平安降落在了着陆场正中央,一点意外都没有。

如果要等新远五号,那可能要11月才能执行发射任务,会极大扰乱ISS的部署。

这里是两套箭载火箭回收控制系统,已经根据YF100K和长征六号的数据刷好了程序,直接送到了硒昌卫星发射中心。

如果用新远的回收控制系统能成功,那不管怎么说都能累积些经验吧?成品都有了,逆向…技术突破不了那就要追究责任了。

回到地面的四个人顺带达成团结号返回,返程票买三送一,每人100万美元,总共支付300万美元即可,直接省下了一艘联盟飞船,能为后续任务省不少钱呢。

送五个航天员上去、四个下来才花了不到1.5亿,一下就让ISS各成员国都倍感划算,摊到每个人头上和之前比起来便宜太多。

某欧空局发言人甚至表示华国是要把廉价从地面带到太空中去,认为将华国航天局排除在ISS之外是个巨大的错误。

()

wap.dingdianor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