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新飞船(2 / 2)

一级半(助推器算半级)可重复使用还能为长征七号降低约67%的成本,一发长征七号可重复使用15次,可以让单发成本降到1.55亿元。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造价10亿,每一次复用需要挂载新的服务舱,15次发射后平均成本就只有1.13亿元左右。

<div class="contentadv"> 最后实现每一次发射任务花费约2.68亿元,坐满7人后每个人花费3828万元左右。

够便宜了,比神舟飞船的四个多亿便宜了几乎十倍,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租用团结号发射6个航天员都平均每次发射都要5830万,降低了约34%的费用。

就算是新远宇航又推出了量大管饱的坚定号,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也是可以拓展的啊!

如果学坚定号那样彻底摒弃货舱,全部改为载人,新一代载人飞船能坐11个,单价2440万,比新远公司还便宜!

而且这些都不是远期设想,而是打算在2017年左右就实现。

上级在讨论如何送专家们上天的时候就已经详细地了解了这个方案,在确定明年就能用自家火箭和自家飞船便宜地送人上天以后,才决定了发表倡议书。

大佬已经得到明确命令,今年可以使用外包的方式进行进修任务,但明年就必须用飞船了。

4亿的预算也是卡着这个方案的3.9亿制定的,而且上级要他们想办法把成本再降低一些。

毕竟新远公司能开出3.5亿元报价还利润不低,说明火箭成本还是可以压一压的嘛!

这个方案林炬也是知道的,但他并不清楚进度,所以想知道今年的发射任务由谁来承接。

虽然这个项目交给新远的可能性不大,但万一呢。

从这份倡议书里林炬通过与前世的信息对比,察觉到了高层发生的重大思路转变,对于太空投入看的非常重。

像这种一年花4个亿就为了送航天专家上天,放在前世绝对不可能,只能说环境引起了巨大改变。

而且这也是早有预兆,从重启曙光计划就能看出来了。

林炬当然对此是双手欢迎的态度,被系统逼着不得不拼了命的向太空卷,要是能拉上大家一起卷林炬就开心多了。

当然林炬卷的开心,其他人就不一定了。

当这些专家听到了3888万的报价,心里都是一阵抽搐。

高度可复用和座位多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居然能把均价摊到这个地步。

幸好H1的潜力差不多已经到了极限,新远五号乙最大也就刚好21吨运力,不然要是再加几个座位价格是不是会更低?

大佬咳嗽一声:“今年的发射任务呢,上级指示,航发委内部竞标,有能力承接任务且不超过预算的都可以申请,不过五名专家的培训工作就在HD区进行好了,发射前凑满2个月训练时间就行了,每半个月挤出几天也不碍事。”

林炬坐了回去,航发委竞标,这不几乎明摆着说就是H1接单?

你们要的加更

()

wap.dingdianor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