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科考站前期论证(2 / 2)

<div class="contentadv"> 再加上同时制取的液氧就是38.83吨液氧/液氢燃料,采用零蒸发存储技术在100天里保存36吨应该没问题。

假设制造一种专用的MTV(Moon Travel Vehicle即月球穿梭机,能在月表-月表,月表-月轨之间往返),干重4.5吨以下,每一次加注燃料36吨,起飞质量约40吨左右。

从月表起飞到与绕月空间站对接消耗约13吨燃料,然后将燃料罐中的剩余燃料抽取到绕月空间站里储存,留下8到9吨燃料用于返回月球表面。

每一次“加油”任务可以给绕月空间站带去14吨左右的燃料,足够加满一架H2N的燃料贮罐。

执行一次补给需要100天积累燃料,算上整修,一年三次为月轨输送40吨以上燃料没问题。

如果是给登月使用的登陆器,那么就研发载人版的MTV,干重4.5吨,留给人员设备下行的载荷2.5吨,起飞降落一次需要消耗23吨左右燃料,差不多需要积攒60天。

也就是说,仅仅是四台燃料制取设备,就能保证从月表制取能够提供每年6次可重复登陆器的燃料。

如果说想要保持每年登月一次,都是用月轨的可重复登陆器以及月球燃料登月,一台设备工作250天就够了,剩下的100天产出的液氢液氧供科考站使用。

整个系统需要至少一台冰挖掘/运输车、一台冰破碎/纯水制取机、一台电解氢氧制备机、5一台压缩设备、一个可存储50吨的贮藏模块,以及3台配套的40KW发电功率通用核电车。

要形成基本的燃料开采-存储系统,至少需要新远二号乙(三级构型)8次发射任务,仅火箭发射总费用就报价35亿元。

而设备报价新远给的价格是最低8台算上着陆器一口价45亿,新远承包的总建设价格最低就是80亿元,制造成本占比20%,总成本占比约30%左右,利润还算可观。

虽然起步整个计划85亿元的价格昂贵(相当于本位面天宫空间站前两期建造费用的78%,原世界线天宫空间站的总预算),但是能实现的前景又很不错,自己投入花的钱应该比80亿稍多,也不算太高。

所以当佘院士把谢廖夫提交的无人月面燃料制取方案展示时,参会的研究员们思考了一会儿都觉得比较合理认为在不考虑当前需求的情况下,方案的可行性是极高的,拓展性也比较好。

不过其他优秀的方案也不少,反正是前期的论证会议,各种天马行空的都可以拿出来讨论,提供灵感思路也是好的。

林炬在这里见识到了各行各业的新奇脑洞,有的是剑走偏锋,有的则是完全属于美好设想,但确实也有许多可以进行深入研究的方案。

一场会议下来,载人居住部分依然陷入争议,但是前期的无人准备工作基本达成共识:

发射短途月表移动实验室,以便进行小型考察任务;

发射月壤3D打印机,对就地实现建筑构造进行研究;

发射挖掘山洞的掘进机,以便为关键舱室和生活舱段提供防微陨石/辐射保护;

发射大型太阳能组网发电阵列,功率500KW以上。

()

wap.dingdianor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