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着陆(2 / 2)

林炬:“还有一件事,各位,如果我们资金充裕些是不是可以尝试开发一下超音速公务机?老是用军用航线飞教练机影响不太好。”

&;=&;&;&;谢廖夫:“这件事恐怕安德罗夫更有发言权。”

安德罗夫:“几倍音速?十倍吗?要不要我们直接用雪鹄的机体改造?从这里飞京城15分钟就能到。”

“……”

谢廖夫:“如果你能说服民航总局办下适航证,那么我觉得我们应该没意见,另外比起这个我宁愿坐火箭。”

……

“伊西斯一号是首个着陆月球的核动力月球车,也是月球上单个最大最重、探测能力最强的月球车,它将为人类对月球的资源探测提供更多视野。

伊西斯计划负责人吉姆·弗里表示:这是我们所建造过最强大的巡视器,同时也是凝聚希望的月球车,它携带了3克阿波罗计划带回的月壤,现在我们将把它们送回月球。”

伊西斯一号行动匆忙,没有时间从全世界收集十万个名字带上去,而是从登月博物馆里抠出了三克月壤,寓意重返月球。

3月5日的时候,伊西斯一号成为了四个月后阿美第二个抵达月轨的航天器。

此时它正在逐步降低轨道,准备降落在南极的艾特肯盆地,以及库姆撞击坑周围。

本次着陆过程依然进行全球直播,不过人们的兴趣并不是很高昂。

现在,看向月球的目光更多的聚集在曙光二号上。

从2月14日进入月球轨道开始,全世界就在等待“满月”执行无人登陆任务,不过曙光二号似乎并不急着登陆,一直在绕着月轨转圈圈。

曙光二号原计划是在2月20日进行无人登陆任务,然后2月24日装上月壤上升对接飞船,将样本转移后飞回地球。

但是在准备登陆的前一天出现了一点意外,玉兔三号在内的8台探索者机器人对预计着陆点进行了提前检查,最后发现有点问题。

库姆撞击坑地下很浅的地方就是冰层,这就导致覆盖在它们表面的月壤虽然也不少但是很松散,“满月”8吨推力的反推发动机只要多停留0.5秒就会吹出一个大坑,极有可能导致着陆腿支撑失衡歪斜。

之前玉兔三号的着陆器就吃过类似的亏,但是它的发动机推力很小质量也轻,“满月”可是个大家伙。

航发委花了半个月时间继续找合适的登陆地点,最终定在撞击坑边缘外的一块空地,内外落差不大而且月壤很扎实,着陆腿会陷进去5到10左右卡的很稳。

还好是提前做了无人登陆测试,否则正式登月时遇到这个麻烦才是真的棘手。

登陆的时间选的也很碰巧,和伊西斯一号只差了10个小时……

1吨重的月球车和23吨重的着陆器哪个更有看头自然不用多说,所以被狠狠地抢了一波流量。

尤其是两个着陆器都准备落在库姆撞击坑附近,要不是时间错开,怕不是还有空中撞车的风险?

京城时间3月7日晚上18点,在库姆撞击坑1号着陆点附近,两只玉兔三号以及带着它们着陆的着陆器共同发出无线电信号为“满月”提供精确定位导航服务,“满月”和曙光二号飞船指令舱断开连接,开始缓缓下降高度。

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