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升职(2 / 2)

“理应如此。”

说话的是安全局的人,他从进来就一直是冷静的状态。

&;=&;&;&;上面对于两个重要基地的安全问题非常重视,发生了这种间谍事件后直接要求成立小组集中调查,最重要是得让林炬放心,对保卫力量有信心。

好在后者完全没有担忧的意思,表情一直很轻松,所以他不得不提醒道:

“林总,我建议你们加强对纸质文档的处理,还有就是基地电子通讯的加密防范,有一些通讯商的产品必须重点排查,如果需要我们可以提供安全专家……”

林炬举起了自己的手机:“我们公司所有人统一使用基地配发的自制电子设备,全部是独立系统和独立通讯协议,通过卫星网处理后才能对外交流,防火墙还有在管理。

而且我们已经使全体智能设备转化为三进制体系,传统的攻击手段对于基地没用。”

“……”

怪不得过去新远公司都没听说过被网络攻击过,原来他们早就防范地这么严。

安全局暂时放下了心,不过林炬心里还是提高了一点警惕,毕竟手段不是万能的,就算员工是忠诚的也不一定就能保证绝对安全,还是得再加强。

倒是一号系列机器人该想办法量产了,不怕死不需要休息的机器卫士反而比人类更让人安心。

能源问题实际上基地已经努力过了,以前的一号机器人采购的是国内电池,只能支持30到40分钟续航,后来基地给它换上了自研的改进型锂离子电池把能量密度翻了三倍,续航提高到两个小时。

然而再往上似乎就不行了,600w/的能量密度几乎已经摸到了量产化学电池的极限,1000w/化学电池的量产工艺资金需求已经超过8亿元,林炬正在犹豫要不要花大代价去做。

量产1000w/的化学电池性能几乎是现在动力电池的四到五倍,但预估的量产成本却要翻20倍,对于只需要60公斤的的一号机器人来说电池制造费用就要一百多万,假如量产100台机器人,平均下来就是每台机器人电池上就要花900多万,实在是太贵了。

能量密度1000w/以上的化学电池研发费用就要以指数级上涨了,根本没有任何经济性可言。

所以系统已经明确说明化学电池的天花板已经快被人类摸到了,再高能的电池恐怕就已经进入了新的理论范畴,暂时还找不到方向。

林炬暗暗记下把机器人项目提高级别,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处理间谍事件的影响。

这件事自然是不公开的,两个小鱼小虾以安全局的手段和上级的直接关注肯定能吐出些东西,他们背后到底是谁基本是明确的。

最近的事是先确认基地周围地形泄密原因,女间谍交待是从一个基地宇航员的小孩那里得到的,可是一个小孩怎么可能知道这种机密?必须好好调查一番。

这件事被叶长思接了下来,他在这方面略有经验,而且青山基地本身也是他在管,肯定要亲自插手。

就这么直到晚上,叶长思才有空汇报他在九泉的重型火箭发射可能性考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