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一点小突破(2 / 2)

散会以后,发展委几个人留下来开了个小会。

虽然林炬半个月前在京城就透露要开发月球,还和一众民营航天企业吹风,但大佬没想到这么快。

&;=&;&;&;“您知道我们行动力的,从送设备过去到带东西回来,具体计划基本已经有眉目了。

从登陆月球上讲我们只差落到地面上的手段,但已经在准备了。”

“可复用?”

“可复用,而且至少有携带15吨载荷上下行的能力,有运货、燃料输送和载人三个版本。”

对于新远来说只能算小东西,大佬认为最多几个月就能完成开发,甚至能赶在年底前入役。

再加核动力航天飞机和月轨空间站,这一套系统的含金量可比传统的火箭建设强多了,尤其是航天飞机的大气层返回下行运输能力,恰恰是传统手段所缺少的。

那么,冶炼阶段怎么做呢?

稀土因为其本身异于常贵金属的特性,冶炼不仅需要高温电炉,还需要相当多的配套化工原料和其他设施,就算是年产100吨的极低产量,所需的设备体积质量都很麻烦。

是准备另辟蹊径开发新工艺,还是大力出奇迹用巨型火箭硬送上去?

对于这个问题,早有准备林炬抽出了一份极致削弱的激光冶炼卫星研究可行性报告。

系统提供的那个170吨的怪物太恐怖,可以支撑日产量800到1000吨粗钢的转炉,现在还远用不上。

为了减小基地的研制压力和降低成本,真正准备投入使用的冶炼卫星光源功率为1w,整体质量30吨左右。

配合使用的是两个30级炼钢炉,最大年产量可以达到1万吨。

稀有金属全球需求量有限,而且运输能力也有限,一年最多几百吨不会超过千吨,剩下的产能则打算用来生产建筑钢。

万吨级的钢铁产量在地球上一文不值,就算是座土高炉都比这强得多。

但在月球就算一年只冶炼一千吨吨钢铁,对于基地建设来说也富裕的过分。

佘院士一看计划投产日期:2019年左右。

“好家伙,哈工的3打印月壤建造技术可以叫停了,一万吨钢,月球建筑直接用钢来做外壳就行。”

大佬:“别说年产万吨,就算是百吨也够了,可以来修基地、修铁路,月球城市的建设都能有眉目。

不过,你们知道太空中怎么炼钢吗?尤其是这个激光冶炼卫星,1w光源、大功率反应堆、

这些问题别说两年,五年都够呛。”

林炬不慌不忙地拿出平板,调出了一份论文。

《论利用气态等离子体作为反射镜提高激光指向性以及聚焦精度的可行性(叶长思)》

“激光技术方面我们确实不太擅长,但是在其他技术上取得了一点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