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最后的遗志(2 / 2)

相比于航天飞机,“飓风”助推器的干质比优势使得其下降率要小得多,着陆会更加平缓安全。

&;=&;&;&;虽然折叠机翼和着陆系统增加了不少死重,但好处是不用预留返回的燃料,至少毛子认为可以接受。

为了提高项目的优先级,第一枚“飓风”助推器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成功竖在了拜科努尔,进行第一次发射回收试验。

米克林发完牢骚过后没多久,天边就出现了一个小黑点,拿起望远镜一看,正是箭体表面已经被烧蚀成不规则灰黑色的“飓风”。

自动控制着陆是一项简单的技术,它很顺利地高速进场并放下机轮,开始在跑道上滑行,米克林正要露出笑容的时候却突然一歪,左侧机翼擦到了跑道,然后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左大转弯,横着一百八十度躺在了草坪里。

“……”

亚历山大:“叶甫根尼,起落架太脆弱了。”

他一眼就看出了是一侧起落架被压断导致偏航,这其实在预料之中,为了降低死重助推器的起落架设计的很小很轻便,强度的降低是必然的。

好在机翼不是刮到草坪,否则箭体就会旋转着折断,而现在看上去状态还不错,倾倒的时候速度较低,换换机翼和起落架还能用。

比起着陆系统,他更关心的是r171复用的碳残留问题。

米克林很快也想通了,这次试验还是成功的,路线没有错,自滑翔回收不比垂直回收差,而且容易太多了。

他看向远方的112号厂房,那个已经废弃20年之久的航天飞机厂房厂房在15年前坍塌,压坏了最后一枚能源号火箭以及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然后这个烂摊子就放在那里,最多被网红偷偷混进去摸一摸。

上个月鲍里索夫局长争取到了一笔预算开始修缮这个厂房并清理残骸,希望在一年以后能够重新投入使用。

“叶甫根尼,”亚历山大突然喊了一声他的名字。

“我们应该能按计划完成‘飓风’,但登陆器和飞船呢?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没有计划?”

米克林:“这是局长的工作,和我们无关。”

亚历山大:“克里姆林宫不希望在登陆月球上面投入资金对不对?这瞒不了我,我看得到,官僚们实际上没有月球的远期计划。”

米克林:“怎么会没有!只是……”

亚历山大:“我已经听说了,克里姆林宫和京城达成了交易,会在曙光六号飞船上戴上露西亚宇航员,‘飓风’的未来只是给他们的科考站运送物资对不对?”

米克林有些恼怒,但还是面色不变:

“我们能从印度人那里获得足够的钱,这些资金是够的,那些合作与我们无关。”

亚历山大:“可是,那些大人物会把这些美元投入到航天计划中吗?”

这一次米克林终于无力反驳了,他们都是见过了各种沉浮的老人,哪里不清楚克里姆林宫的现状?

飓风,已经是鲍里索夫和他为露西亚争取到的最后的体面了,象征着他们还没有放弃新一轮的竞赛。

“马克西莫维奇,不管怎么说,就当我们完成联盟的遗志吧,‘飓风’计划结束,也是我们结束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