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SLX(2 / 2)

-结构依然不变,这次将会把一艘猎户座飞船以及一个为“蓝月”使用的燃料加注灌打过去,然后为阿尔忒弥斯三号的着陆器加注燃料,实现第二次载人登月。

&;=&;&;&;只要一级可靠,成熟的上面级必然能满足任务需求。

实际上星舰的超重助推器潜力非常大,如果使用三台r-10发动机的半人马座上面级,近地轨道运力将达到180吨,月球轨道运力55吨;

如果是五台r-10的上面级,近地轨道运力将达到惊人的70吨.

搭载上面级的是-b1,半人马座上面级的是-b2,上面级版本-b3。

虽然全都不能复用,但价格便宜运力强大,注定将成为未来两年的主力。

新的-属于是“拼装”火箭,但一级助推器使用的猛禽发动机控制流量很容易,火箭总体测试在罗伯特看来并不会太难。

在7月阿尔忒弥斯二号以后罗伯特也着手对内部进行了大整顿,现在他已经把今年的目标定为“重返月球”,两个月的时间内至少发射一枚-是没问题的,抓着公历新年的尾巴发射第二枚也未尝不能一试。

……

10月8日,黄金周过后的第一天。

基地的黄金周同样放7天假,但还是有不少人留下来值守,配合腾云工程其他参与设计局的人一起维护检查空天飞机。

经过了四天的检查,设计团队发现腾云的状态意外的良好,整架飞机里里外外快速检查一遍居然没有任何问题,完美达到了要求的“常态化发射”目标。

理论上什么都不做只要给它再加注满燃料,腾云完全就能第二次带着宇航员进入太空,这与航天飞机和可回收火箭相比都是巨大的进步。

“腾云”的首次试飞并不同于飞机流程,虽然冠的是原型机名号,但所有配置都已经完全到位,在太空的几天也进行了子系统测试,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所以第二次飞行任务就被林炬截胡“公器私用”,直接准备安排新人带飞。

22名本次飞行任务的全部乘客集结在跑道上,其中18名都属于“载荷专家”,6名来自航天局。

云洪军摸着身上的超轻舱内宇航服,总感觉不太真实。

前天林炬告诉他谢廖夫想交流一下高强度助推分离器的设计问题,希望他能尽快过去一趟,于是第二天他就坐着810飞了过来。

结果刚落地就被几个航天局在基地的技术专家架起来冲向医疗中心,出来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要在第二天坐空天飞机去太空……

谢廖夫的解释是腾云前几次试飞都是为了测试飞机,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任务,所以此次飞行所有人都是小白鼠。

上一次飞行的全过程中宇航员所受最大加速度为2.55,持续时间3.3秒,平均值1.59。

这是什么概念呢,民航客机最大起飞加速度值是1.5,过山车的最大加速度能达到4.8且持续6到7秒,空天飞机对于宇航员的身体素质要求已经能够放宽到不经过任何训练的普通人类……

而且第二次飞行只是持续24小时的独立飞行任务,林炬大胆地直接让除了主副驾驶员以外所有乘客都上普通人——谢廖夫本人也在此列。

机场集合前他甚至还偷偷摸摸喝了半杯威士忌,站在云洪军旁边的时候酒味都有点冲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