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转正(2 / 2)

罗伯特当时看到这些新闻以后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遭到了恶搞,但和长征十八号同时公布的还有航天局在研的长征九号火箭,它也已经完全定型,采用12米直径箭体,最大起飞推力也超过10000吨,能把400吨载荷打到低轨。

就在他想亲自飞到对面去问问这些同行究竟在发什么疯要制造这些怪物时,航发委也给出了制造超级火箭的原因:“九章”号登陆飞船,具体数据不详,但最大起飞质量能达到350吨,可以一次性往月球运输200吨以上载荷。

“九章”号飞船根据描述可以在近地轨道、月球、月表之间携带大量载荷长期自由往返,将是未来月球任务的绝对主力,只是还没有任何外观和具体尺寸参数披露。

&;=&;&;&;不过考虑到200吨以上的运载能力以及需要18米直径火箭发射,其个头恐怕也相当不小。

这也意味着华国人的登陆器直接从阿波罗计划水准的分体式进化到了只有星舰登月版能比肩的大型飞船,服役时间也绝对不会比星舰月球版更晚。

星舰的确是个好项目,虽然整体而言高轨运力稀烂,但通用性和性价比都相当优秀,只是它现在还没进行过一次成功的试射呢……

距离星舰的第二次飞行已经过去了2个月,马斯克也准备好了第三次发射的b10助推器和20飞船,跳过的序列都在地面测试时消耗掉了,足以见得依然维持了他们在猎鹰8上面的迭代速度。

不过一想到长征九号和长征十八两枚火箭罗伯特就头疼,虽然拿不准对面会不会将这两种怪物生产出来,但至少宣传上不能落下风。

那拿什么去对标起飞质量一万五千吨的超级火箭呢?

……

京城。

距离新建巨型加速器的舆论产生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讨论范围已经从高能所扩散到了整个世界。

最开始的时候还只有模糊的几句话,但随着时间过去新的加速器构想已经越来越完善,“”已经开始出现在官方性质的媒体中,有关数据、建设地点也逐渐清晰起来。

一同被炒上热度还有三个重要人物:富兰克·杨、吴云峰和林炬。

去年的时候前两个人就上了热搜:

2016年9月4日,针对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从2012年提出的计划,富兰克·杨发表文章《华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坚持反对观点;9月5日,吴云峰立刻撰写了《华国今天应该建造大型对撞机》予以回击。

虽然当时提出的总预算“只有”300亿元,但高能所还同时提出了(质子-质子对撞机),也就是先修一个正负电子对撞机再修一个70公里周长的质子对撞机,后者预算是700亿元,加起来其实其实也就比少了100亿元。

而且预计21年启动,35年投入使用,30年启动,50年投入运营,通过拉长时间跨度来减少投资,目标十年内完成的耗资绝对还要大幅上涨。

所以的1100亿预算很快就被推翻,上级命令科学院重新进行计算,新的预算表就来到了1400亿到1700亿元左右。

媒体之前夸大的2000亿投资,竟不仅是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