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廉价航天(2 / 2)

理论上,腾云降落以后甚至都不需要维护,加满燃料就能再次前往太空,15次往返大气层后需要一次24小时的维护与检查,60次起降后需要返厂进行3天的中期维保,每满240次飞行需要定期检查以及强制大修。

&;=&;&;&;至于它的起降寿命是多少?

1000次,并且可视机体状况延长。

每架腾云的出厂价是38亿元人民币,加上单次90万元的燃料以及其他费用,1000次寿命时算下来单次飞行成本470万元,它可以搭载两名飞行员在内的22名乘客,也就是每个人20万元出头。

如果不计算成本那就更便宜,送一个人才4.09万元,如果不出舱行动单个宇航员上太空的成本绝对能控制在10万元以内,廉价到令人咂舌。

这很大程度要归功于腾云坚持使用了对于来说比冲有点烂的液氧甲烷燃料,加注一次燃料才40万元出头,液氧液氢就没这好价了。

130吨的液氧液氢燃料差不多需要210万元,价格是不算太高,但运输和仓储成本就绝对不能忽视了,零蒸发贮罐也是相当昂贵的!

这绝对是航天史上划时代的产物,如果说新远四号火箭是化学引擎暴力理念的极致产物,腾云就是技术层面上榨干了化学燃料本身最后的一丝潜力。

毫不夸张的可以说,腾云的出现就相当于无畏舰下水,直接把它之前的所有入轨航天器都扫入了垃圾堆,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而下一个时代的开端虽然还在青山基地酝酿,但也在试图逼近核裂变技术的极限。

谢廖夫现在亲自同时抓着腾云、新远四号、90三个航天器项目呢!腾云在他眼里还真只能排在次要地位,并没有那么多的小心翼翼。

这样的态度虽然有些狂妄的意味,但曾红韦反而更加有些佩服起来,共事的这段时间他彻底见识到了整个新远公司超高的效率和可靠度,他们已经习惯了“冒进”。

“好,那我再去检查一下起落架。”

曾红韦转身去找检验手册,继续为这架堪称梦幻的超级飞行器在翱翔前梳理羽毛。

……

总装机库开着一道能容纳卡车进入的缝隙,但在其巨大的体积对比下很是狭窄,只有靠近才能感受到它是多么巨大,理解为什么一枚枚巨型火箭和巨型飞机从这里出生。

林炬把长得很像高尔夫车的厂区无人电动车停在机库门外,走下来站在门边露出半个身体,欣赏着靠里面停放的腾云。

前几天被他踹了一脚的助理也默默走到他身旁,从这里看向灯火通明的机库让她想起了一篇叫做桃花源记的课文,机库厚重的大门将外面的黑夜隔绝开来,里面的那些照明灯从不熄灭,是一片永远不会有落日、广阔又狭小,拥挤中彰显着空旷的独立天地。

这里是人类航天和航空的最精华所在,对于从业者来说,恐怕真的是桃花源了吧?

她把自己的感受讲给林炬听,后者竭力想象着这种情景,还真感受到了那种有些虚幻的浪漫。

林炬现在知道男女思维的差别有多大了,当初造安1250巨型运输机的时候有一次他和安德罗夫也站在这里,后者直接张开双臂大吼着:“我要造一架能把这里填满的大玩意!”

那种粗犷的豪气很激动人心,但细腻的被动感受同样别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