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以毒攻毒(2 / 2)

托马尔索夫见他不说话干脆低下头就用手机的备忘录进行着记录,思考着具体计划的制订。

昨天说的所谓1500万吨当量空爆——当然是吓小早川的,这件事现在都被严密封锁没泄露出去,他们也决定再捂一捂再放。

&;=&;&;&;福岛的事故没那么简单,首先得捋清楚事故的始末:

2011年,那次发生在海里的9级地震摧毁了富岛第一核电站的输电塔,进而导致了反应堆冷却回路断开失效。

此核电站采用的是第二代沸水堆技术,6个反应堆只有一个冷却回路,当时1-3号机组运行,4-6号停机维护,失去冷却以后反应堆内温度急速上升。

如果不制止,温度越来越高的堆芯就会把周围环境烧穿向地底不断下沉,并且伴随有爆炸可能性。

这和切尔诺贝利事故的问题差不太多,需要立刻取出燃料棒停止反应,并用大量沙石填埋封堆,确认没问题后就可以进行表面的辐射问题处理。

当时电力公司的工程师建议向堆内注入大量含硼海水降温,但江户电力公司当时犹豫了20多个小时,这一犹豫就出了问题。

1、2、3号堆接下来三天内陆续发生爆炸,4号堆暴露在空气中向地表放射了巨量污染。

然后离谱的是江户电力公司又犹豫了,拖了一个多月等所有机组压力容器都报废才下定决心封堆,使得污染程度因为人为因素极大增强。

直到现在为止1号和2号堆芯都还在反应中,不断地产生着热量和污染,预计30年以后才会停止。

后面的核污水一方面是当初用来注入给堆芯的海水,另一些就是被污染的地下水,实际上后者已经渗透了不少出去,根本没办法处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江户电力公司要犹豫?

这就不得不提到铀裂变的一个产物:钚,“胖子”的裂变原料。

江电公司舍不得这些钚,以前他们还特意到世界上去买核废料,当然不是去当好人的,就是为了获得这种物质。

封堆损失的不仅仅是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大量的钚来源。

为了一些隐蔽的目的,这才导致了污染最后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否则当时行动果决一些哪有那么多问题。

实地考察以后专家团才发现问题比他们宣传的严重得多,虽然也没有琼斯说的那么夸张,但空爆消除辐射是绝对必要的。

不能使用三相弹,必须使用300万吨以上聚变威力为主的“清洁”氢弹,但威力太大也不行,1000万吨封顶,所以对于氢弹本身要求还真不低,内爆核心的当量要控制好,否则反而会加重污染。

第二就是那两个依然在燃烧的堆芯,最好的办法依然是使用钻地核弹头摧毁他们,也得是氢弹为主。

不过这个就麻烦了,钻地弹威力太大会影响周围环境,太小的话起不到中和作用,而且专家们交流了一下大致也明白现在各家都没有现成能用的规格。

实际上的“以核制核”方案可能要消耗1颗近千万吨当量级空爆弹以及2至3颗钻地弹,重新生产研制核改造的费用真的不低,耗费的人力物力绝对不是小数字,江户电力公司真的该感谢一下主动揽下来。

带嘤专家还建议先放一颗50万吨当量的试试效果验证一下,这倒是有现成的可用。

一想到自己要同时参与月球爆破和地面污染治理两个繁重的工作,托马尔索夫就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