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学会资助(2 / 2)

“那按计划静默离火吧,除了必要时刻唤醒,明年10月之前都不要再使用它了。”

&;=&;&;&;肖冈田点头,这是早就计划好的策略。

离火发射之前基地就认真考虑过通讯保密问题,除了伪装成天然信号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进行转发中继。

最开始他们是用月球的“月桂”系列卫星进行转发,后来借助天幕一号任务让航天飞机往黄道面扔了好几颗微型卫星,至于现在就更复杂了。

前几个月发射的“后裔”“金乌”“长思”三颗分别目标是太阳、水星和灵神星的探测器按照一定规律轮流承接转发任务,经过数次中继和重新调制发回地球,人类现有手段就不可能发现离火的信号到底去了哪里。

编码和加密更是花了大力气,一大帮工程师汇总了从系统中获知的异时间线差异信息,各种牛马不相及的内容和有差异的物理参数作为加密方式,编码直接用的09飞船控制系统的通讯格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外星文明编码格式,地球上毫无基础。

但即便如此林炬也很谨慎,离火每次发送信息也是通过伪随机数不定时传输,并限制通讯次数。

现在既然已经没多少价值,那么离火就会进入静默状态,非必要不再发送任何信息。

不过这并不代表“离火”是一笔亏本买卖,在它能公开露面之前会一直对火星各处进行信息搜集,得益于重量和技术上的极大优势,一颗卫星的勘察能力就几乎相当于其他所有火星轨道器的总和。

后续的火星任务制定时就能有它提供的资料参考,无形中就节约了很多时间和成本。

林炬的脑海中闪过一個个发射计划,告诉自己快了,快了。

最快6个月,零号平原就会迎来机器人的步伐,到时候一定会有所发现。

“对了老板,有人想要资助我们,开展太阳系巨行星系探测计划。”

“谁?”

林炬有些意外,巨行星探测也就是深空探测,包括了火星轨道以外的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及它们周边的众多卫星。

传统宇航探测技术光旅行就要花去十几年乃至二十年,基地的核推进技术倒是能够将时间压缩到数年甚至一年内,但花费太高,所以已经明确暂时不进行深空任务。

等到未来基地生产能力再度大提升,或者资金充裕的时候才会考虑重启,不过等几年也比慢悠悠飞个几十年强得多。

开展探测是赶上了176年难得一遇的窗口期,除此以外还有谁心甘情愿地去开展这种费力不讨好的计划?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肖冈田说出的名字很陌生,但又有种说不出的熟悉感。

“联合会第三学部第15、16委员会主席从去年开始就全世界游走,他们已经争取到了很多个大学和科学组织的资助意向。

前几天他们通过京城分会负责人转达了他们的希望,如果新远能够在一年内完成委托,有把握说动整个联合会筹集资金。”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历史很悠久,1919年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成立,以组织学术交流、保护天文观测环境为主要目的,是一个影响力很强大的非政府性学术组织。

他们还划分了11个学部和51个委员会,分别负责不同领域的教育科普、学术推进研究。

虽然只是一个组织性不严密的学术组织,但正是这样的特点让它在全世界范围存在感都很强烈,还真有募集资金开展探测计划的潜力。

他们看上新远的原因当然也是因为核推进技术,它让快速了解太阳系偏远地带的几颗气态行星乃至柯伊柏带的情况有了实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