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发展的产业链(2 / 2)

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极限只有两个月时间,早在一个月前众人就开始了理论构型设计工作,然后以符明东、虞民为首发展出了两个主要方向,细化后总共7种方案。

国内打算把库存的所有氦三全部拿出来做实验,但存量只能支持4种方案,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得一边设计方案一边研制试验装置。

&;=&;&;&;……

月球,乌兔空间站。

在天幕三号任务结束9天后,停泊在空间站上加注满燃料的九章号断开电气系统,再度准备脱离进行登陆任务。

四名宇航员已经全部固定在了椅子上,指令长邓磊正在认真轻点电子目录中的物品清单,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带下去。

9名载荷专家各自都只用了几天完成任务,但4名宇航员暂定的下一次返回月轨日期是3月6日,也就是这一次登陆后起码要在月球待30天。

但实际上邓磊做好了待50天甚至60天的准备,一直待到第一枚氢弹试爆为止。

这也是近期唯一可能进行的大项目,其他计划都需要更多时间去调整准备,而且大多数也需要避开氢弹爆炸的节点。

而这一次他们带下去的物资除了空间站中,几乎所有的饮水、速食等物资外,最重要的还是两个居住舱以及更新的3辆月球车。

这一批的3辆月球车与之前的所有种类都截然不同,其中两辆加装了类似轻卡的货斗以及机械臂,便于施工。

而第三辆则极为特殊,因为它拥有一个封闭的驾驶舱——可以摘头盔的那种。

三辆月球车不再使用单独命名,而是更为制式化的字母+数字,分别是3和7,数字基本代表重量级和复杂程度。

其他序列号的月球车都还在研究中,例如亲身体验过后强烈提议的摩托,其代号就是1。

7月球车的官方名称叫“多功能移动探索基地”,整体质量高达7.8吨,一共有6个32寸轮毂,搭配外径达到60寸的低压充气轮胎,最高行驶速度高达45公里每小时,越野能力也是前所未有。

而其至关重要的封闭式驾驶舱其实也并非全新研发,而是充分发挥了废物利用精神,拆了一台地面测试的“满月”登陆器指令舱,拆除所有器件后重新设计,直接就当作车头。

其他部分也是拼凑而来,那个体积同样不小的封闭式货舱里装的实际上是一台反应堆,直接移植自现成的核电车,限制功率后增加防护措施。

底盘虽然是全新研发,但根本上其实是为了以后的矿石运输车拖头设计,挪过来给7月球车使用。

系列月球车本来不过是航发委组织,为了更好规划月球用装备统一度划定,7也只是其中一个简单的设想,但谁知道新远和联络比较密切的五院到处找部件,硬是东拼西凑出了这么一个玩意,比起预期计划提前了至少半年。

不过人们并未因此轻视7,反而发现了一个事实:华国的航天产业链与各种项目太丰富了,覆盖技术面太广了。

以至于当需要某种装备时,可以直接找到各种成熟的零部件拼凑快速生产,而不是单独立项对每一个零件进行技术突破,这其中的意义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