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赤乌3(2 / 2)

“杨老师,你即将见到的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丁必筠并未对杨仲凯的工作过于好奇,反正林老板总是有自己的理由到处撒钱,只要不缩减逐日工程的预算就行。

&;=&;&;&;正好2号基地刚刚建成,正是他急切想要宣示成果的时候。

他自豪地指向窗外那些宏伟的白色钢结构建筑:

“2号基地最高能够承受50兆瓦电力,你看到窗外的雪了吗?”

杨仲凯点头,秦岭脚下的森林在这个时节已经完全被皑皑白雪所覆盖,从建在山头上的基地看过去就是一片广阔的雪原,如果不戴上墨镜长时间看眼睛会很难受。

“那我告诉你,当赤乌三号向这里传输功率时,表层的这些雪都可能被蒸发掉,天线周围的温度都会上升好几度。”

“赤乌三号?”

“对,第二代逐日工程空间电能传输试验卫星,总功率超过2000千瓦,是赤乌一号的四倍!”

丁必筠从窗户看向天空,充满向往地介绍道:

“赤乌一号的总功率不过400多千瓦,本来我们计划发射同样的赤乌二号与赤乌一号组网运营,但在新远公司的大力投入下……你根本想象不到他们的技术突破有多快,一个月的效率堪比别人一年!

我们的2电池比起预期中提前了足足一半时间!然后他们只用了40天就制造好了搭载2太阳能电池的赤乌三号。

赤乌三号拥有足足24块2电池,展开后的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可以产生2500千瓦功率,向地面传输的转化效率高达92%,也就是2300千瓦电力。

赤乌三号总重量只有19吨,耗资18亿元,只要它成功运行,我们就能实现蓉城的超级空间发电站,为这片大地带来16万千瓦的清洁能源!”

“……啧。”

杨仲凯不太能理解这些数字的意义,只是在心中算了算说道:

“这颗卫星就要18亿元,发电成本是不是太高了?”

“不,这只是试验的价格。

现在2电池一平米的造价就需要26万元,但量产后的规模是现在的100倍,我们现在预计是一平米不会超过9000元,即使到时候全部算进去也是划算的。

走吧,让我们去那边的安全屋,我们要在17点的时候就进行第一次试验。”

“等等,我能不能放个东西在这里?”

杨仲凯在身上摸了半天,最后掏出了一个塑料袋。

“我在集市上买的斑鸠已经冷了,放在天线上能不能热一热?”

“……我给你找个地方吧。”

丁必筠也没想到这人这么不正经,带着他走到室外却发现自己的学生熊诚鬼鬼祟祟地走过来,和他撞了个正着,手里的东西没拿稳就掉了下去。

他抢先一步捡起来发现是一坨锡箔包裹的东西,脸色立刻就黑了下来,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只腌好的鸡。

“丁老师……”

“算了算了。”

丁必筠摆摆手打断了熊诚的狡辩,顺便把杨仲凯的东西也放了进去重新包好锡箔,走到天线阵列中央的固定基座上放了下去。

“走吧,要是你的鸡烤的正好,我们的试验也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