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半个世纪的隐秘(2 / 2)

距离“喀斯特黑石”被发现六年后,它终于通过各种乱七八糟的渠道积累够了充足的学习样本,准确无误地表达了自己的意图。

&;=&;&;&;问候过后它要求通过电视机联系,于是一个六十年但的中年人真正见识到了什么是人工智能。

‘喀斯特’似乎没有聊天的兴致,问候过后在屏幕上给郭效上了一课。

字面意义上的上课,那是一种更为高效的自动化控制电路,正好对应了几个月前郭效对机器发牢骚时输入的工作难题,工程师的直觉告诉他‘喀斯特’是正确的。

“喀斯特”成为了一台科学许愿机,郭效输入的许多技术难题都给出了解决方案,但都仅限于当前的实用技术,如果是其他问题或者理论问题就没有回答。

但还没等他利用这个天降机会大展身手,“喀斯特”却开始提条件:

它要求郭效按它的要求建造一枚火箭并将10公斤载荷送入地球轨道,任务期限是369天。

在六十年代的特殊背景下,郭效本身就屡屡遭到排挤和针对,又怎能完成这个离谱的任务?

这时候第一颗人造卫星都还升空没几年,加加林还在准备自己的冒险,所以郭效毫不意外地失败了。

郭效当然想过上报联邦政府,但自己的身份加上当时的格局让他坚决避开了这个选择,但带着“喀斯特”回到祖国似乎也办不到。

“喀斯特”沉寂了,再也没有对外发出信号,这个时间久到郭效都怀疑那就是一块大石头,自己之前是得了精神病的妄想。

一直到近9年后,准确的说是近109个月后,“喀斯特”再次苏醒,并发布了同样的任务。

1968年末,任务再次失败,这一次郭效联络到了几名可靠华裔工程师或科学家,形成了无名小团体。

1977年,“喀斯特”又醒了,还是同样的任务,小团体在过去的十年里做了大量准备,耗尽家资偷偷发射了三枚微型火箭,终于完成了这个任务。

“喀斯特”给予了慷慨的回馈,赶着集成电路的浪潮指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三进制发展路线。

且不提郭效团队怎么利用这些过于超前的知识,“喀斯特”紧随其后又提出了第二个任务:

自行制造火箭与航天器,将人类宇航员送入太空,期限是1107天。

1981年,任务失败。

1990年,“喀斯特”再次苏醒,等待三年后再次沉寂,但此时的郭效终于看到了民营航天绽放的一丝丝曙光,在死去之前想办法将侄子郭申推向,并开始吸纳新成员,正式命名组织为‘黑石’。

2002年,‘喀斯特’苏醒再次发布任务,郭效等第一代创始者都已经陆续去世,后继者也难以实现这个梦想,毕竟那时候马斯特碰一鼻子灰的影响也不是假的,但他们开始集中区研究三进制技术。

2005年,在再次沉睡之前,或许“喀斯特”意识到这个任务难度过大,将其下调至“将不少于100公斤载荷发送至地球轨道,期限369天”,并且破天荒给予了120发动机技术。

而在这之后的2006年,马斯克的成功发射了“猎鹰一号”,“黑石”终于有足够信心开始为下一次苏醒做准备。

“黑石”传承自数位无根浮萍,它的后继者们最终也选择了先行者的目标,在进行准备的同时决定将孵化地放在国内,正好赶上了2014年国内正式发布航天市场开放条例。

新远来了,跟随林炬回来的还有刚刚从离职的郭申,借助多年的积累,新远一号终于实现了‘喀斯特’的第二个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