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做煎饼果子的黄便衣(1 / 2)

特工易冷 骁骑校 2881 字 8个月前

欧氏分为新加坡欧氏和上海欧氏,目前掌权的是上海欧氏的欧锦华一脉,新加坡的欧丽薇是欧锦华的远房侄女,占股权比重偏少,两欧合并之后一直磕磕碰碰,甚至欧锦华一度怀疑侄女引狼入室。

“到底是一家人。”欧锦华对夫人说。

夫人欲言又止。

欧锦华似乎明白了什么,强行让夫人把自己的手机拿来,给董秘打电话询问股价波动。

“一家小公司突然举牌欧氏。”董秘据实已告,“是小姐亲自操的盘,难道您不知道?”

阿狸?女儿竟然默不作声做了这么大事体,欧锦华不知道是喜是忧,这段时间以来,他找遍外援,没一个出手的,女儿从哪儿找来这么大笔资金?毫无疑问,女儿只是被人推出来表演的傀儡,这里面有多深的阴谋,他不敢想象。

图谋欧氏也就罢了,图自家女儿,想人财两得,那是绝对不能碰触的逆鳞死线。

“囡囡不让我告诉你,怕引起你情绪剧烈波动,对病情不利。”夫人说,“她用的是当初投资的小吃店的钱,好像是做生煎馒头还是辣子鸡的,我也搞不清楚。”

“是大红袍。”欧锦华想起来了,他记得那道菜,红艳艳又麻又辣,自己只象征性的吃了一筷子,但女儿非常喜欢吃,这也挺离奇的,女儿小时候可是最不能吃辣的。

一家小吃店,就算是饭店吧,短短一两年也不可能扩展成手握几十亿资金的巨型企业,这里面的玄机,以欧锦华的阅历也想不明白。

越复杂的事情,其实答案越简单,关键在于人。

夫人拿了一张报纸给欧锦华看,这是昨天有人坐飞机从香港带过来的报纸,女儿威风凛凛坐在中间,两侧站满金融精英,其中一个人有些眼熟,欧锦华从记忆中搜索了半天,想起这个人以前在红杉资本,后来去了东晋资本。

东晋资本幕后实控人大有来头,莫非女儿被他惦记上了?欧锦华打了个寒颤。

与此同时,远在新加坡的欧丽薇也关注到了关于表妹替父从军,力挽狂澜的八卦金融新闻,也看到了这张TVB群星荟萃式的合照,不禁哑然失笑。

她和欧离是远堂姐妹,差了十岁年纪,也不是从小玩到大的,关系淡漠,仅仅是亲戚而已,但就像欧锦华说的,终归是一笔写不出两个欧字,妹妹如此出风头,当姐姐的心中自然不爽。

欧丽薇并未和楚向晖合谋,她只是想借力而已,等到时机成熟自然会下山摘桃子,这里面牵扯到复杂的资本交易,敌我也不是那么清楚,你以为的白衣骑士,也可能是趁你病要你命的黑手。

“查查这家公司什么来头?”欧丽薇将文件丢给秘书,她的大办公室一圈环形玻璃,海天一色,咫尺之遥就是全球最重要的国际航运水道马六甲海峡。

做航运就做航运,搞什么资本运营啊,歪门邪道。

……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东晋资本的实控人,假冒刘晋,化名黄皮虎的前特工易冷正在近江外国语学校的后墙外摊煎饼果子。

作为一个厨子,他本以为自己会旗开得胜,没想到在残酷的竞争中并未崭露头角,学校周边的小吃摊每一家都有绝活,光是做煎饼果子就有三家,人家摊的比他快,比他好,还有秘制酱料,学生们早已习惯,对于新来的这位煎饼大叔,并不感冒。

一上午,易冷都没开张,一份煎饼果子都没卖出去,他也不愁,乐呵呵坐在马扎子上和旁边的摊主聊天。

从聊天中可以获取不少情报,隔壁做烤冷面的大姐告诉他,这半条街的小吃摊并不是依靠学校生存的,这旁边就是城乡结合部城中村,那些在城里租不起房子的打工人就在这边租住,早上车水马龙,买早点的人特别多,晚上也有生意,只要勤劳肯干,一个月弄大几千甚至上万不是事儿。M..

“大兄弟,看你穿的人五人六的,岁数也不小了,是刚下岗?”大姐反过来打探易冷的底细。

“以前在船厂上班,单位效益不好,下来了。”易冷瞎话随口就来。

大姐说:“你可不像船厂的工人,你看你这手,都没有老茧,指甲缝也干干净净的,最主要是你这双眼睛不像,滴溜溜的乱踅摸。”

易冷感叹大姐眼睛毒,说其实我是船厂政工科的,还真不是车间工人。

大姐嗤之以鼻:“你想知道啥人的啥事,直接问姐姐。”

易冷说:“我这不闲聊的么,可没想打探什么。”

大姐说:“得了吧,都懂,分局下来的吧?”

易冷终于懂了,心说我的煎饼手艺就这么差么。

大姐又说了:“你看你,顾头不顾腚,一点都不专业,你这些家伙事透新不说,还是从轿车里搬下来的,俺们都是住这附近的,推着就来了,哪有开奥迪车摆摊的,你还说你不是便衣?”

易冷看看停在不远处的奥迪A68,心服口服,群众的眼睛果然是雪亮的。

大姐还说了:“大家都看出来了,不点破而已,不然你一个外来户初来乍到码头都没拜的就想在这摆摊?早把你摊子掀了。”

被人误会也挺好,省了许多麻烦,易冷也不辩解,正好电话进来,是那玛雅汇报工作,请示下一步行动。

那玛雅是“晋哥”提拔的副总裁,配给阿狸的专业操盘手,小姑娘从实习生到执掌巨额资金的专业大牛之间转变太快,稍有智商都知道不是自己努力工作的成果,既然选择做这一行,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大老板予取予夺,都在情理之中。

但是首先得把工作干好,早请示晚汇报,事无巨细勤找领导,这才能回报大老板的爱才之情,提拔之恩。

易冷拿着手机在摊子后面说着话:“……不够的话让文泰诚再打十亿到账上,什么,不够了,那就卖几套北京的房子……停牌是个好办法,可以有效地拖延时间,增加对方的财务成本,反正我们没加杠杆……”

在他另一侧,烤面筋的大哥也拿着手机吵吵嚷嚷:“我现在主要精力都放在连锁餐饮加盟上,山西和内蒙那几个矿都转手了,你要动力煤的话我可以帮你联系……”

两人同时打完电话,相视一笑,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学校后墙外隔着一条马路就是早年郊区的东贺村,本地人和外来打工的流动人口混居于此,外卖员,快递员,饭店服务员这些保证城市运作的劳动者就是住在这种地方,房租低廉,几十块就能租到一个单间,但是只提供公共厨房和洗手间。

易冷喜欢这种地方,鱼龙混杂反而安全,任何地方都有其运行规则,东贺村的规则甚至比市中心CBD那些写字楼里的规则更具一点人情味。

村里人大多靠出租房子为业,小日子过的都不差,地痞流氓也都有正经营生,开着霸道夹着手包,见人客客气气的递华子,并没有人来收取小摊贩的保护费,就连城管都客客气气的,给这些小吃摊专门划了一块区域,办事处收点卫生费而已,可谓风调雨顺,运行良好。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但这一块区域内的小摊贩相处的都挺融洽,生意旺时互相借用个桌子马扎盘子碗很正常,闲下来就互相闲扯,易冷很快融入其间,原来人家本来就是一个村的,就自己是外来户,等于鸡群里混进一个鸭子。

“黄便衣,最近咱村有啥案子么?”冷面大姐就喜欢和他逗闷子。

“有啥线索你可以提供,我绝对一查到底。”易冷一本正经的应对。

电话又进来了,这回是上官谨打来的。

易冷找到一张养父留下的黑白老照片,以此为根据查找尚在世的父亲故交,这个任务难度不小,但上官谨还是在短时间内做到了,照片上的人大部分已经不在了,只有一个人在世。

上官谨说我把地址姓名还有他的身份证照片发给你,你有空自己登门拜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