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临江仙(1 / 2)

特工易冷 骁骑校 3256 字 7个月前

次日武庆山就给财务负责人打了招呼,所有报销支款都必须经过自己签字同意,这分明就是针对新来的总经理的举措。

按说每个级别的领导都有一定报销权限,但这都是一把手给的权力,能给你就能收回,财权和人事权必须紧紧掌握在一把手的手里。

武庆山估算了一下,易冷在商务ktv起码消费三万块,这笔账会出现在未来某一天的报销单中,届时财务会卡住拒绝报销,易冷一定气急败坏大吵大闹,财务坚决顶住,自己再出面主持个会议,强调纪律,禁止娱乐场所公款消费,最后再网开一面,把这笔钱给易冷报了。

这还不是最终的高潮阶段,高潮是财务不经意透露给易冷,这三万块按照原则是不能报销的,所以是武书记私人掏了腰包,到时候易冷还不心服口服,折服于武书记的宽阔胸襟和个人魅力。

从此以后,易冷就乖乖成了小弟,为我所用,合作无间,众志成城,这才是理想状态。

武庆山想的挺美,但是事实没按照他预想的发展,总经理办公室这边就没有任何报销单据出现,让他非常失望。

做大事的人谁在乎那三瓜两枣的,易冷自己又不是没钱,请客户喝点小酒,还开票报销,丢不起那人。

事实上那天消费完了感觉不错,易冷还让乔智勇打听一下,在近江投一个这种规格的商k需要几个小目标,弄一个平时招待客户挺好的。

乔智勇说这不是资金的事儿,得有方方面面的人脉,得有手眼通天的人在后面罩着才敢开。

文化部门,公安部门,消防卫生环境工商税务,哪个环节出点问题都开不下去,真开起来了,各种检查三天两头,同行挖脚,坏人捣乱,大环境不好,任何因素都能导致门庭冷落,没有进账,一天倒亏上百万,这就不是一般人能玩的项目。

说白了,乔智勇认为易冷就是一般人。

在他心中,只有黄皮虎才是二般人。

易冷说你物色一个人做法人代表,这事儿就开始张罗吧。

乔智勇见他风轻云淡的样子,明白了一些道理,问道:“是新开还是收购现成的?”

易冷说:“东江汇被查之后,现在是什么状态?”

“贴着封条呢,谁也不敢接,牵扯的太深了。”乔智勇说。

这是实话,东江汇的幕后老板是林雅,林雅夫妇都死于非命,且牵扯到贪腐官司中,惊天大案,避之不及,且不说东江汇作为罪证处于法院查封状态,就是真司法拍卖,也没人愿意触这个霉头。

“你去摸摸情况,我们把东江汇改造一下,树立近江商k新标杆。”易冷这话说的毫无压力,乔智勇汗都下来了,得多豪横的关系才敢说这个话啊。

易冷在慢慢尝试自己关系网的疆域,他也不知道刘放歌和燕青羽双重后代的加持能有多厉害,他只是试探着打了一个报告给中调部,说自己为了方便情报搜集工作,发展线人,准备自筹资金在近江开一家商务ktv,请组织批准。

商k鱼龙混杂,纸醉金迷,确实是各方势力,形形色色人等聚集的场所,能掌控一家高商k,确实方便情报工作,况且又不用组织出钱,干嘛不答应。

批复很快下来,而且也给相关部门打了招呼,奉旨办事,所有难关都不是问题,施工队进驻东江汇开始改造,近江社会上各种谣言四起,都在揣测这个接东江汇盘的神秘大佬是何方神圣。

易冷是国企领导,很多事情不方便出面,他让乔智勇组织了一些人手,注册公司,购置车辆,光是全尺寸的黑色凯雷德就买了四辆,加装了红蓝爆闪灯,在外人眼中,神秘大佬呼之欲出。

做这些事情需要花很多钱,如今易冷最不差的就是钱,他掌控着黄皮虎积累的财富不说,还继承了良叔香港社团的资产,资产是以亿为单位计算的,钱多了也有麻烦,就是你很难用老百姓的思维来理财。

几十个亿的流动资金你拿来干什么,存银行买理财么,简直笑话,资本是逐利的,挣不到就算亏,所以易冷压力很大,必须把这些钱投到高回报的项目上去,尤其是社团资金那些,千万别以为当了扛把子就吃香喝辣,实际上承担的责任和压力比谁都大。

有钱有有钱的难处,没钱有没钱的难处,现在武庆山最大的难处就是缺钱。

江东造船厂股份有限公司本质上是个皮包公司,用的是近船的设备和工人,拿的是江尾造船的订单,现在主要从事轻型护卫舰的建造工作,虽说七个亿一艘,听起来钱很多,可是国企不能赚军队的暴利啊,利润没多少,只能维持厂子运营,扩大再生产都没富余的资金。

即便如此,江东造船也是三大造船厂中活的最滋润的。

袁敏领导下的近江造船厂已经沦为代工厂,而高明大帝统治下的江尾造船厂则陷入了深深的国际官司纠葛中,且站在了破产的边缘。

高明在钻井平台项目上下了重注,不但押上了自己的职业前途,还把全厂职工的身家性命全押上了,当初黄皮虎就坚决反对,理由是基于对国际经济形式和油价的预测,经济不好,油价就低,石油价格上不去,成本高昂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就会亏损,国际巨头也扛不住。

一语成谶,挪威北冰洋钻井公司要凉了,这家公司成立以来就大肆收购,狂扫国际钻井公司,想做全球第一,可是做老大是要付出代价的,如今经济低迷,油价不振,全球都不再投入新的钻井平台,北冰洋公司前几年下的单也到了该付款的时候,他们账上没钱拿什么付款。

现在大金主一毛不拔,还反过来在挪威法庭起诉了江尾造船厂,说他们不按合同履行,擅自更改设计,要求这边赔偿违约金二十亿美元。

早先这个项目就没给多少预付款,用的全是高明从各大银行贷的款,还向全厂职工发起集资,年利率八个点,每个人还限购多少,引起多少人眼热。

现在全完了,厂区里积压了建造好的钻井平台,账上没钱,每个月光利息都还不起,工人们已经三个月没发工资了。

江尾造船厂行政大楼,一群供应商等在会议室,他们在堵高明,每个人手上都拿着财务盖章签字过的付款单,就等高总签字拿钱了。

秘书告诉供应商,高总去省里开会了,资金问题马上就能解决,你们先回去等消息吧。

供应商们说不,我们就在会议室打地铺,高总一天不来,我们一天不走。

秘书说那行,我去给你们拿毛毯。

连工资都发不出,拿什么给供应商,就算破产清算,供应商也只能排在最后算账。

此刻高明确实在省国资委,他心力交瘁,整个人像是衰老了十岁,两鬓全都白了,偌大一个企业帝国,在秦德昌手里能风生水起,能力挽狂澜,怎么到了自己掌权就要分崩离析呢。

国企是国家的,不是他高明私人的,出了这档子事,国资委主任陆天明也心焦,他得挽救这家企业,所以召开了一次会议,想听听兄弟企业的意见。

在座的有江东造船和近江造船的高层,易冷也正襟危坐在其中。

“破产已经不可避免。”陆天明说,“现在就看怎么剥离不良资产,把损失降到最低,袁董,你有什么想法?”

袁敏是财务出身的董事长,眼里只有财务数据,她列举了本厂的流动资金和负债,表示实在没有能力接这个盘。

“老武,你说两句。”陆天明点将了。

武庆山是董事长兼书记,他党性很强,来之前就打定了主意,一定要替领导分忧。

“我们愿意把江尾造船厂接过来。”武庆山说。

“有什么条件?”陆天明拿起了笔准备记录。

“无条件接收。”武庆山恳切道,“资产和债务一起接收,还有所有的职工,我们全都接了,只是资金上会有缺口,可能要吃一段时间稀粥,但我们有信心撑过去,陆主任,我愿意立军令状。”

陆天明赞道:“好同志!”

易冷一听这个就不乐意了,武庆山属于那种不管下面人死活,只顾讨好上级的类型,甚至会罔顾事实,自己没那么大嘴就要吞那么大的象,反正先豪言壮语把这个荣誉拿到手里,后面出了事再说。

“我有不同意见。”易冷说。

所有目光集中到了易总经理身上,陆天明意味深长看了一眼武庆山,意思是你这个一把手怎么当的,明知道来开这么重要的会议,事先内部也不统一思想,会议上自家人唱反调,成何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