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船坞?(第二更)(1 / 2)

第367章船坞?(第二更)

朱海洋十分喜欢他这个新的书房,宽敞明亮,面积也不小,家具也是崭新的,并且还是樟木制作的,整个房间里面有一股特殊的香味。

“应该是电气化。”刘海听到这话,就开口回答。

自动化就离不开电气化,在电气化方面,后面我们国家一直比较弱,电气自动化这方面主要是德国西门子与日本三菱,基本上垄断了国内的市场。

这方面很难突破,因为他们都是成套的系统,从硬件到软件。

刘海很想说,芯片半导体,但是那还要过几年,就现在的情况,就能看到电气化。

“内燃机这一块咱们发展很不错了,下一步就要在其他领域加把劲。”朱海洋听到这话点点头。

“老师说的是。”刘海很想说,就现在这个时代,不要说多研究,只要稳住就可以了。

其实还是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思想有问题,不说现在,就是刘海穿越的时候,听听一些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发表的言论,很难相信他是接受了咱们系统教育出来的。

知识越多的想法就越多,而且在这个时候也不得不让这些知识分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因为这个时候对于西方的崇拜更加厉害。

就是从这个时候一直到刘海穿越的前些年,关于国外那些美好的生活,都是从这些知识分子的嘴里面传出来的。

还真有一些人相信资本主义社会有多好,不少人去了才发现,免费的医疗也不免费。

所谓的私人领地,也是一个笑话,你院子里的草坪不修剪,社区就会报警,你要是不听社区甚至能够驱逐你,说伱影响社区形象。

你要是认为跟他们的警察与在国内一样,那么很容易就会被清空弹夹。

然后你被抢劫的时候,警察会贴心建议你下一次多备零钱。

而且建议你晚上出来最好带上零钱,遇到被抢劫的时候主动交给劫匪。

就现在这个特殊时期,刘海只能做好自己,等这个时间过去了再发财也不迟。

而且这个时代也主要是以机械为主,自动化,数控这些哪怕在国外发展也不是很快。

“你今天又加班?”朱海洋看着刘海的手,开口问道。

“今天就是在加班,办公室里面有暖气,反而暖和一些。”刘海点点头。

“要不晚上别回去了,就在我这边住,我这边房间有很多。”朱海洋对于刘海这种拼命的样子也是没办法。

刘海呵呵一笑:“晚上回去我还会加会儿班,已经习惯了我那个环境。”

“这个倒是真的,熟悉的环境,做事情就舒服一些。”

“船用低速柴油机……。”刘海与朱海洋后面又聊了一下船用低速柴油机的事情。

这方面刘海只能说大的方向以及材料,因为刘海的航母用的是核动力。

心里琢磨等老师把船用低速柴油机搞好之后,就让老师做燃气轮机。

燃气轮机也是后面的发展大方向,燃气轮机的核心其实也就是涡轮,当然燃气轮机不单单是用在船舶上,还有就是在发电等等的。

“爹,师兄,出来吃饭了。”小玲这个时候在外面敲门。

刘海与朱海洋就出来了,冬天北方这边就是这点好,只要在屋子里面,就有暖气。

上辈子刘海曾经去南方出差,冬天那个冷的啊。

那是在沪上周边,不吹风还好,一吹风骨头里面都是冷的。

一桌子的菜,朱海洋现在白天不喝酒,晚上会少喝点,师娘对于这里的生活环境更加喜欢,毕竟这边房子新,还是楼房,比原本的专家楼好多了。

刘海吃完饭就离开了,四发运输机那边还要等风洞数据,所以只有来做直升机。

直升机主要是旋翼材料比较麻烦,铝合金大梁,铝合金蒙皮,然后蜂窝心组成。

至于动力设施,还有什浮动轴,减速器,输入轴这些倒是不算难。

直升机刘海决定用半年时间,来一一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也是刘海为什么从这种简单的小飞机做起,因为上其他的飞机更不好做,飞机小,旋翼这些材料,动力设施什么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

上来就搞中型的,材料,设备方面都没办法一次性达到那么高的要求。

而这种小飞机,刘海只要搞出一些设备,然后交给专业的部门去做,比如要用到挤压器,铝合金挤压器现在国内就有,那么刘海这边做出飞机需要的挤压器,后续就交给专业的厂子生产。

还有什么专用的轴承之类的,轴之类的,先搞出初代的东西,后续让其他人来继续研究。

刘海自己就没那么忙了,而且现在一下子上太高端的,不但刘海这边自己阻碍大,其余的专业研究机构的人拿到也是一脸懵。

现在拿出相对简单的东西,后续大家一起努力,慢慢升级,这样为以后后续的发展打下基础。

刘海的想法就是,以后需要什么参数的零部件,直接给其他研究所,然后别人就朝这个方向努力。

那么自己是干什么的?当然是把握方向,设计之类的。

而且可以预见的,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直升机上面的零部件,电路,传感器越来越多,不可能刘海一个人就完成了。

还有外形可以抄老美的,但是核心的控制系统?这个你敢抄?

哪怕是刘海航母上这些飞机的核心飞控系统,刘海拿出硬件,这些软件也需要重做,自己只是提供大的方向,也就是指出你这个系统要达到什么要求。

这些老美的核心系统,底层逻辑什么的都是别人的,况且这玩意刘海不懂……也不需要懂。

回到维修科这边,继续加班。

刘海在这边加班,就在不远,大概也就几公里的地方,从四个飞机制造企业来的工人,第一次看到巨大的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