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走后门(2 / 2)

有家世传承的,有名师教导,除此之外,还能受些做人做事的教导。

学生能受什么样的教育,并不取决于学生的天赋和努力,大多是出生便决定的。

那些世家的人,以为自己生而清贵,觉得那些泥腿子愚笨也是天生的,除了偶尔出些还不错的读书人,不可和他们相提并论。

这种思想自然是错的。

唯血统论已经被欧洲那帮近亲结婚的残疾贵族证明其愚蠢和愚昧。

在新城教育全面普及,恢复区教育普及大半的情况下。

每一个适龄的孩子,基本都有读书机会。

即便是恢复区还没能全面普及,入学考核优秀的,也是能入学的。

这种大范围的教育下,每一个孩子,只要有天赋,只要努力了,总能出些成绩。

只要是确实好的,也总能进入中学,经过中学的筛选,其中最优秀的那一小点人,才有进入大学的机会。

现在大学规模不大,即便是那些优秀中学毕业生,也要削尖了脑袋,才能挤进来。

古代朝廷选士,是从占比本就不高的读书人中择优录取,这些读书人受的教育又层次不齐。

而现在的大学选拔,则是几乎给了所有人受教育机会,在科学严谨的教育之后,将其中优秀者层层筛选,最后选出了五百人,作为第一批大学生。

这里面的含金量,和科举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无法比较,也无从去比较。

按照叶霄的想法,科举选士,选出来的人才,还不如中学生的水平。

毕竟,教育方式的落后,加上选拔的基数不够大,注定了科举的局限性。

作为一个老师来说,能教些格外优秀的学生,自然是一件畅快的事。

对赵佶来说,同样是如此。

叶霄笑道。

“今年的五百学生,分到几所大学中,每个学科分不到几人。”

“而且我们的教育方式也一直更具效果进行改革,教育普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大。”

“以后大学招的人会越来越多,可学生的水平,一点都不会差!”

赵佶点了点头。

“这话我现在是信的。”

“小学和中学我了解了些,在大学里也见识到了这些中学毕业的学生。”

“回想当年科举选士,招的那些人,颇有种天下人才尽在手中的感觉。”

“现在看来,是鼠目寸光了。”

“我现在的几个学生,有书香门第,有家里种田的,有商人之子,有工匠之子。”

“这些人,出生是有区别的,可成绩一样好。”

“我最得意的学生,家里甚至是传了不知道多少辈手艺的屠户,往上翻几辈,都找不出一个认字的。”

“可这学生我最喜爱,聪明伶俐见解独到,可是我的宝贝。”

“比我知道的不少世界子弟强不知道多少倍。”

赵佶说着叹了口气。

“我知道,小学中学的审核,考试,极其严苛,不容许任何人以任何手段在其中做局。”

“即便是达官贵人之子,也不能例外。”

“我前日还听说,那宋家的小儿,因为调皮捣蛋,没能考上中学,让他爹急的直跳脚。”

“那老宋是财政部部长,老宋的女儿……”

赵佶说着看了一眼旁边的叶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