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那些年》票房大爆(2 / 2)

什么?没韩董电话?

呵呵,我给伱,你就敢打吗?

其实,都不用陈东提醒,大家回到各自房间,趟在床上没几分钟,纷纷都进入了梦想。

……

“恭喜陈东导演自导自演的电影《那些年》昨日票房再创新高,拿下790万。”

“青春校园电影《那些年》昨日票房790万,再次夺下单日票房冠军,而冯导的《手机》迎来票房腰斩,只有228万。”

《那些年》的票房走势让很多业内人士大为震撼的同时,也不仅感到羡慕和眼红。

华艺。

总裁办公室。

“790万?这怎么可能?大哥,那小子肯定偷票房了,对,没错,偷了我们《手机》的票房。”

“行了,老弟你冷静一点……”

虽然大王总认为偷票房这种事应该不至于发生在他们华艺的身上,但《那些年》的票房涨幅确实有点可疑,他也不仅产生了怀疑的心思,于是答应让小王总下去查查。

《那些年》自然是没有偷票房,之所以次日票房较之首日票房多了近三百万,可以在大学论坛、不少贴吧或者许多班群里找到答案。

这两日,陈东他们路演时,在电影院里见到的影迷也大多都是年轻的面孔。

《那些年》第三天的单日票房出炉,竟然突破了一千万,拿到1022万,这个数据再次让业内震惊。

尽管陈东还在路演,但是他的电话只要开机,立马就会有人打进来。

有熟人的,也有陌生号码。

至于为何那么多陌生人知道他的电话,陈东也不奇怪,因为根据六度分割理论,世界上任何两个陌生人都能通过六个人攀上关系,更何况他所在的娱乐圈说到底就是一个圈子,在这个圈子里有他电话的人不少,随便找一个都有希望拿到他的电话。

……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句话用在电影上也同样适用。

随着《那些年》的爆火,网上关于这部电影当然不只是好评,也有不少抨击。

不过一些抨击应该是眼红的同行在背后搞鬼,因为昨天网上还出现了不少《那些年》偷票房的声音。

只是这种声音随着《那些年》单日票房突破千万,也就在一天之间销声匿迹了。

之前陈东在《手机》的首映礼上喊话,说都2003年了,难道贺岁档还容不下两部电影吗?

事实是真的容不下。

院线也要赚钱,《那些年》这么火爆,自然会提高它的排片,相应的,就只能减少其他电影的排片。

比如单日票房已经跌下两百万的《手机》。

本来《手机》的势头就不行了,这下院线给它的排片量一砍,哦豁,票房更加凄惨。

在《那些年》第四天拿到1118万票房时,《手机》的单日票房连零头都没达到。

“阿嚏……”

陈东这会儿已经打了好几个喷嚏,他怀疑是哪个家伙在背后骂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