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2 / 2)

接触了几次,才知道陈景恪的才能不只限于医术。

当然,他们并不会表现出来,甚至还会贬低几句。

建文三年,李景隆大败损兵十余万,他为全军断后,完美完成任务。

时光流逝,很快就到了十一月下旬,科举黄榜公布。

朱元璋还让他陪伴在朱允炆左右,以培养感情。

朱元璋点头道:“确实,允恭和天德简直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没多久就遭遇大败,将水师全部送给了朱棣。

“现在他们能玩到一起,倒也省了我们许多麻烦。”

毕竟,江湖传闻谢氏竟然敢对马皇后不敬,属实有点逆天。

先后前往常德、湖广、陕西、凤阳等地整训军备。

和他的身份无关,而是前世的遭遇。

徐允恭就是徐辉祖。

徐允恭年轻时就展露出不凡的才华,深得朱元璋器重。

这些和陈景恪都没有关系,他关注的是算科。

印象最深的第三个人,就是徐达的长子徐允恭,也是一位青年才俊,颇有其父之风。

但她的名字叫徐妙锦。

不被人当傻子才怪。

马秀英也认同的道:“允恭是开国功勋子弟里最出色的,之前我还在想,让他给英儿当护卫统领。”

心下不禁有些汗颜,觉得自己小瞧了人,反而开始主动和陈景恪结交。

这一切自然逃不过朱元璋的眼睛。

陈景恪很清楚自己的身份,所以找了个机会,将朱雄英也拉了进来。

且为人忠诚,私德无亏。

朱元璋也不生气,说道:“咱家总要有个坏人吧,你和标儿、乖孙都是宽厚之人,那就只能咱来当这个坏人了。”

可惜黄子澄反对,朱允炆就将三个人质全放走了。

然后,历史上演绎过无数次的经典桥段来了。

朱允炆要削藩时,他力主将朱棣的三个嫡子,扣押在应天。

至此,三人小群体成功组建。

所以,徐允恭也大概率不用改名字了。

然后朱棣就反了。

民间算科考生,总共一百一十九人,录取七十三人。

算科是没资格上榜的,也没资格参加殿试,更没有资格参加恩荣宴。

在齐眉山数次击败燕军,斩杀朱棣旗下大将数人。

陈景恪私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开国功勋二代目第一人。

如果她的年龄再大上几岁,陈景恪绝对会厚着脸皮,托媒人上门求亲。

这一世朱允炆估计是没机会当太孙了,朱雄英的名字又是特例。

为了避朱允炆名讳,才改的后面的名字。

在这种情况下,徐允恭依然拒不投降。

使燕军无法渡江。

果如程一民所言,算学班两年以上的学子,全部被录取。

“不论能力还是人品,都足堪大任,稍加培养必为朝廷栋梁。”

本来都招不满人的算学班,很快就爆满了。

总不能跑到人家面前,说我看好你,咱俩做朋友吧。

第二个就是徐达的三女儿,今年才只有三岁。

可以说,他就是老朱留给朱允炆的班底之一。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明年二月份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盛庸再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朱允炆的愚蠢。

对他,陈景恪有着天然的好感。

考生纷纷去看榜,名列其上的欣喜若狂,名落孙山的如丧考妣。

不过还好,徐允恭也被一块拉了过来,他倒也不会无聊。

在相继接了几位藩王之后,终于迎来了一位重量级人物。

燕王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