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第122章 回京(2 / 2)

李清风刚到米市胡同这边,就看到穿着军大衣,拢着袖子的王为民和同伴一起往前走,连忙让蹬三轮的停下来。

从三轮车上下来,大喊着王为民的名字,冲着他招手。

正闷头朝前走的王为民,听到有人喊自己名字,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一看,不敢相信的揉了揉眼睛,确定叫自己的人是李清风后,咧了咧嘴,兴奋的快跑扑了上去。

“哥,你怎么在这啊”

“快松开,你小子一年没见,力气怎么这么大了,我差点被伱撞翻”最近一年没干农活,李清风身体有些虚,被这一扑,差点被撞翻到地上。

王为民松开李清风,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脑袋:“这不是一年没见,有些激动嘛”

揉了揉被这小子撞得有些生疼的胸口,李清风没好气的捶了他一下:“没吃饭呢吧?走吧,去下个馆子,咱们好好聊聊”

“哎,好好好”王为民笑着点头答应下来,说着就要跟李清风往前走。

刚走没两步呢,王为民停了一下,连忙往后跑了两步,和他一起的那个小伙伴说了两句,这才重新跑了过来。

走在国营饭店的路上,李清风好奇的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去了?怎么大中午的才回来?”

“挣钱去了呗,在百货大楼帮人排队买电视机,洗衣机什么的,运气好的话一天能挣一块钱”王为民随口说道。

听到这么说,李清风来了兴趣:“帮人排队能挣一块钱?什么情况,详细说说”

“也不是天天都能挣到,这电视机,洗衣机不是限量吗,一天就卖多少台,卖完就结束,我们每天早早的过来排队,要是轮到我们的时候还能买到机器,就把位置让给后面买不到的人,一般人家都会给个一块钱的”

李清风了然的点了点头,这不就是后世的黄牛吗,在这个年头竟然都有雏形了,中华儿女的智慧真是不容小觑,什么时候都能发现挣钱的机会。

接下来李清风就和王为民聊起了其他的事,至于工作问都没问,这年头工作多难啊,去年回城的知青还有大把没分配到工作的。

王为民这小子家里情况也不是多好,要不然也不会刚回来还没休息两天呢,就急着出去挣钱,能分到工作才有鬼呢。

随便找了一家国营饭店,李清风要了两个菜,一瓶二锅头,俩人就这么聊了起来。

在王为民嘴里得知,在李清风走后,村里有老光棍看到知青点里没什么知青,就动了歪心思,想打吴香倩的主意。

还没来得及行动就被吴香倩察觉,把事情捅到了大队长那里,这次大队长没含糊,当时就把那老光棍叫了过来好好教训了一通。

年前知青回家的口子放开后,大队长也没卡着他们仨,索性直接让三人全部回了城。

听完王为民的讲述,李清风感叹连连,下乡能在大队长那小老头手下干活,也是自己的运气,人虽然有些小毛病,喜欢偏袒自己村里人,但还算是个好人,最起码没有欺负自己这些知青们。

一瓶酒下肚,李清风看着脸上有些泛红的王为民,在心里琢磨着怎么安排自己这个小弟。

再怎么说王为民也当了自己两年多的小弟,不管怎么说也不能不管他。

思索了一番,也没什么好主意,想来想去,还是小妹李红梅的门路比较合适,组装电视机挣钱。

这个年头有一件怪事,国家早在七十年代初就提倡个人组装收音机,电视机。

而且还给工人发了很多组装电视,收音机的书籍,前两年的时候,还可以免费领部分组装收音机,电视机的元器件。

现在的各种配件很便宜,进入79年后,各种组装需要的元器件已经不那么难买,而且价格一直很便宜,个人组装一台电视机的成本在七十以内,收音机更便宜,十来块就能组装一台收音机。

按正常的工业生产程序,流水化的生产出来的成品价格应该比个人组装要便宜很多,但国内一台成品电视机卖好几百,一套完整的电视机元器件却只卖几十块,这让李清风一直不是很理解。

今年已经改革开放,可以尝试着在街道报备成立一个家电服务机构,光明正大的开门接家电维修的活计,私底下接一些组装电视机的“委托”。

这种维修家电的个人门店一直都有,在街道报备就行,街边上的修车摊就是这么来的,只要你有手艺,去街道报备一下就能开业。

如果家电服务机构报备成功,到时候让王为民出面接生意,维修,组装的活可以交给郝爱国和李三喜他们。

这样既帮了自己小老弟找了个正经的营生,又能帮郝爱国他们挣出养家的钱,妥妥的一箭三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