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复杂的婆媳关系(2 / 2)

“清风对我挺好的,要说起来还是我这个儿媳妇不称职,我们结婚这半年里,都没做过几次饭,平时的家务也是清风做的”

“那就行,你们结婚的时候,我就和老三说,你医院的工作忙,让他在家里多干点家务,看来我说的话老三是听进去了。行了,外面天也挺冷的,咱们别在这待着了,快回家吧”

李母说着就拉着胡家宝的手,婆媳俩有说有笑的朝着车站外走去。

“爸,我妈这是怎么了?怎么感觉今天怪怪的?”看着婆媳俩人的身影消失在月台,李清风向着李父请教道。

扫了自己儿子一眼,李父摇了摇头:“我哪知道去,我也觉得你妈今天不对,行了,别猜了,赶紧跟上吧”说着李父提起胡家宝留在地上的行李追了出去。

四人走出车站,骑着两辆自行车,迎着冬季的冷风,朝着家里骑去。

大年三十的下午,小县城的街道上还是挺热闹的,大街上到处都是早退出来买年货的工人,李家的两辆自行车,时不时的要停下来推着走出人群。

平时二十多分钟的车程,这次足足骑了四十分钟才回到家里。

“三哥,三嫂,你们回来了”

留在家里包饺子的李红梅,在厨房里听到外面的动静,捏着一个还是半成品的饺子,笑着走了出来。

“回来了,红梅你等会,我洗洗手现在就帮你包饺子”胡家宝作为新媳妇,很有眼力劲的提出要帮忙一起包饺子。

“三嫂,你们南方人不是不吃饺子吗?你还会包饺子啊?”

“我一个南方人,先是在东北生活了两年多,又在首都上了五年学,在生活习惯上早就和北方人没什么区别了”

回到屋里后,胡家宝没有急着洗手去厨房帮忙包饺子,而是先打开自己的那个行李箱,把里面带回来的衣服之类的东西拿出来。

这些都是胡家宝趁着周末去百货大楼买的成衣,料子都是国内能买到的最好的料子,价格当然也相当哇塞,就这么几身衣服,花了胡家宝小三个月的工资。

“爸,妈,这是我在四九城百货大楼里给您二老买的成衣,你们试试看合不合身,家里不是有缝纫机吗,要是不合适我晚上给你们改改”胡家宝把里面的衣服都拿了出来,笑着和公婆说道。

儿媳妇能想起来给自己和老伴买东西,李母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十分给面子的在屋里当场试穿。

要说李清风的记忆还是很好的,给胡家宝提供的尺寸很是精准,成衣穿在身上很是合身,省去了修改的功夫。

“好了,那爸妈我就去厨房帮红梅一块包饺子了”等老两口试完了衣服,胡家宝也不在堂屋多留,免得李红梅说自己光会耍嘴皮子。

胡家宝说着拿出保温壶在堂屋的洗脸盆里倒了些热水,认真的洗过手后,过去厨房和李红梅一起包起了饺子。

李母在这期间,只是嘴上装模作样的劝了两句,实际上连拦都没拦一下。

看着脱掉新衣服,在堂屋里悠闲的嗑着瓜子的李母,李清风装模作样的洗了洗手,一副打算去帮着胡家宝包饺子的模样。

李母看出了李清风的装模作样,直接开口说道:“行了,别装样子了,饺子有她们俩包就行,这瓜子是新炒出来的,味道不错,快来尝尝”

“这话怎么说的,刚刚家宝说的你也听到了,我在家可是经常做家务的,你怎么能说我是装样子呢?”李清风不服气的说道。

李母不屑的撇了撇嘴,没好气的说道:“你脚边的那个扫把从你进来就倒地上了,你磨蹭了十分钟都没把它扶起来,就你这样的会在家里干活?还是快来嗑瓜子吧”

这下就有些尴尬了,李清风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把脚边的扫把扶起来后,也不提要去厨房帮忙的事了,嬉皮笑脸的和李母一起嗑起了瓜子。

经过这么一茬,李清风也算琢磨过味来了,合着在火车站那番话全是样子话,婆媳关系是真的复杂。

在屋里扫视了一圈,李清风这才发现家里没大嫂和两个侄子侄女的身影,李清风好奇的问道:“妈,大嫂呢?上班还没回来呢?”

“今天她就没上班,早上领着两个孩子过来转悠了一圈,中午吃完饭就回她娘家帮忙去了,晚上吃饭前回来”

李母提起自己这个大儿媳妇大年三十去娘家帮忙就生气,絮絮叨叨的和李清风抱怨了起来。

这婆媳关系听得李清风头大,在堂屋里嗑瓜子还不如去厨房帮着包饺子呢。

大嫂的事情结束后,紧跟着就是和丈母娘一样的催生,皱着眉询问已经结婚半年了,怎么胡家宝的肚子还没动静?

提起这事,李清风又是一阵头大,都有重新买票回去的冲动了。

在李母怀疑的目光中,李清风向天发誓,等过完年就要孩子,上半年绝对让胡家宝的肚子有动静,明年过年前绝对让李母抱上孙子。

在李清风信誓旦旦的保证下,李母这才没有继续纠结这个问题。

傍晚前,在公安局下班的李老大,去他老丈人家里接上大嫂,一家人在年夜饭开饭前赶了回来。

别看李母在李清风面前没少对着大嫂抱怨,但是一见到大嫂,那脸上的笑容就没落下过,表面功夫做的很是到位。

李清风的大侄子今年六岁,小侄马上也要三岁了,有了两个小孩在家里,有了这两个小东西的存在,家里的年夜饭多了些欢声笑语。

今年李家的年夜饭准备的很丰盛,鸡鸭鱼肉样样都有,难得的是饭桌上还有牛羊肉,应该是李母找县里的回民偷偷花高价买的。

李母手里有钱,每次回来李清风都会给李母一笔外汇券,或者大团结,李母现在手里光是大团结,应该都有个万把块。

为了不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平时在外面不显山不露水的,穿的衣服也没超县里的平均水平线,但是在吃的上面,却是很舍得花钱,讲究个吃好喝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