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茅庐,遥控天下!(1 / 2)

至圣先师 泡泡泡 2177 字 16天前

死尸,堆积如山的死尸。

到处都是尸山血海。

大唐伤亡惨重,蒙元同样伤亡不轻。损失都要以十万计。

此战,大唐先败后胜,蒙元先胜后败。

大唐损失了十四万将士,但蒙元同样损失了十来万精锐。

相比之下,貌似大唐吃亏多一点,但铁木真回去却吐血了。

大唐都是临时征召的农民兵,很多都没有受过严格训练,成本极低。

大唐人口亿兆,这种普通的征召府兵并不缺乏,一声号令又能召唤出数十万。

但蒙元伤不起啊。

死的,都是蒙元的骑射/精锐,各个部落派出的最强战士。

蒙元地处寒冷,人口偏少,别说一死十来万,就算死个一两万,都会伤筋动骨。

铁木真打仗这么多年,从未遭遇过如此惨烈的损失。

就算他勉强赢了大唐,也是不足夸的惨胜。

而大唐裴十二,一战成名。

他依靠杜预留下的锦囊妙计,还有【燕歌行】,将唐军从必死境地挽救出来,甚至打得名动天下的成吉思汗铁木真灰头土脸、损失惨重,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他跻身名将之列。

当然,每一个大唐人心中都清楚。

此战最关键的,还是【燕歌行】,还是杜预。

若非杜预留下这保命底牌,王炸,丢在铁木真脸上,力挽狂澜,将崩坏的局面硬生生扳回来,只怕大唐这次真的要完了。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李泌,遗臭万年,成为了与赵括、马谡并

列的三大“名将”。

吓出一身冷汗的皇帝、太后旨意,随后就到,严令李泌马上移交军权,将军队交给裴十二,滚回长安来。

同时,重重封赏裴十二,晋位冠军侯,节制关山诸军,统一调度众军,与蒙元抗衡。

膝盖中了一箭的铁木真,回到黄金大帐后,长考了一夜,果断下达了一个众人不解的命令。

撤军。

一夜之间,蒙元全军撤的干干净净,如同他们来的一样。

来的突然,走的果断。

铁木真甚至连辛辛苦苦打下的前线堡垒,也不要了,蒙元各族,妖蛮大军如退潮般飞速离开。

大唐,转危为安。

消息,传回长安。

大唐举国欢腾。

虽然损失惨重,但大唐作为防守一方,此战乃是不得不打,对国内容易交代。

再说,蒙元乃圣元第一强国,野战无敌,连号称军事强国的大秦都畏惧有加,守城可以,野战不敢直缨其锋。

而元气大伤的大唐,却可以正面对敌,并堂堂正正将之击退,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这何其威风啊?

各国都最讲求实际——大唐虽败犹荣,蒙元野战被击败,成吉思汗不败金身被打破,谁看不出这其中的关键?

杜预。

这功高震主、被朝廷忌惮,被赶回滁州老家,躬耕读书的举子,只留下了一首诗,就击退了蒙元大举入侵的大军。

大唐人,都在盛传着此战杜预的功绩。

“杜案首,又有新的传说了。”

“什么传说?”

“他人没去阴山,却一首诗,大败成吉思汗!”

“【燕歌行】,真神了。”

“古有圣人不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而杜案首却比古圣更进一步,不出茅庐,却可遥控天下、兴衰成败、谁主沉浮,都在杜案首一念之间。”

“这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功夫,天下也就杜案首能做到了。”

“此战,李泌真是误国误民,若非杜案首预留下的伏笔,裴小将军忠实执行锦囊妙计,我大唐万劫不复。”

“天不生杜案首,我大唐万古如长夜。”

消息言语,传入皇宫之中。

刚刚从精神分/裂中,恢复的皇帝,鼻子又又又被气歪了。

“哐当!”

可怜的龙案又被踹倒了。

皇帝暴跳如雷,眼睛发绿:“此战,全靠杜预?谁说的?”

“站出来!”

“若非朕运筹帷幄,若非朝廷倾力一战,他在家种田的杜预,能取胜吗?这跟杜预有什么关系?”

皇帝妒火中烧,一想到自己倾尽全力,好不容易才打退蒙元的功绩,本以为能凭着这功绩,直追太宗,称宗道祖,成就千古明君之令名,却不成想亿兆百姓又又又归功于杜预了。

气炸了。

朝臣们面面相觑,叹息。

皇帝,你对自己的实力和贡献,是不是心里没数?

此战,你到底贡献了多少?

若不是杜预【燕歌行】,大唐又又又要全军覆没。

当然,这话他们肯定不敢说,说出来就是三族消消乐。

倒是太后走进来,瞪

了一眼垂头丧气的李泌,又看了眼暴跳如雷的皇帝,暗暗叹息。

这对兄弟,一个没头脑,一个不高兴,倒是绝配。

太后寻思:我怀上这一对的时候,貌似没喝酒,也没造孽吧?为何生出来一对傻子?

若有杜预三分聪明劲,我大唐也不至于到如今地步。

她沉声道:“你们别闹了。天下都有公论——此战,八成功劳归功于留下锦囊妙计和【燕歌行】的杜预。”

“朝廷,对杜预应有所封赏,不然赏罚不明,难以服众。”

皇帝面色一沉,却只能悻悻然。

滁州。

众女众星捧月,环绕着杜预,叽叽喳喳,崇拜杜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