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岂能做亏本买卖(2 / 2)

田丰性情耿直,又经受磨难,既不会牵连过重,也不会放过罪人。

卢植不了解田丰的性格,但终究没有再劝。

荆州这边搞起来大动作,坐镇京兆的皇甫嵩也没闲着。

作为京兆尹,军政两权一把抓,治民也是他的职责之一。关中水利的底子很好,皇甫嵩只要组织人手疏通前人修建好的沟渠便足够了。

对于皇甫嵩来说,他的重心还是在军事上,不仅要守卫三辅,也要为凉州提供必要的援助。

在治政上,皇甫嵩不像他的叔父皇甫规,反而更像段颎,认为那些不服从管理的羌人匈奴人不可信,没什么好怀柔的,该杀就直接杀了。

杀伐过多,威名过重。

羌人匈奴人听到皇甫嵩的名字就觉得害怕,在某些羌人的部族甚至能止小儿啼哭。

当这种名声与吸引游离在官府控制之外的羌人、匈奴人屯田一事结合起来,不能说一拍即合,只能说事倍功半。

皇甫嵩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询问了傅燮在汉阳屯田的经验,认为在三辅屯田是可行的。

遂上书回复刘辩的询问。

奏书抵达雒阳,刘辩便与丁宫卢植等人商议。

就皇甫嵩的上书而言,他显然是认为自己干不了屯田的活,希望由朝廷派人主导。

而且三辅本为一体,屯田也当一同规划。

这是一心为公之言。

刘辩一时不能确定派谁前往,屯田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从屯田开始到收缴租税,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所以负责屯田之人一定要清正廉洁,绝不能急功近利。

别到时候田还没屯几亩,被吸引来屯田的人就被压榨得造反了。

屯田之初不仅要发放种子和农具,还需要在最初的一两年免除赋税。

因屯田招募的对象本就是不服从管理的羌人和匈奴人,这些人大都不会种地,还需要专门派人来教。

而且面对羌人和匈奴人,此人一定不能弱势,但也不能强势到不服从皇甫嵩的管理。

次日,司徒丁宫送上屯田人选,其中名单上位于第一位的竟是陶谦。

刘辩一想,陶谦跟随皇甫嵩打过仗。从他看不起后来接任皇甫嵩的张温来看,皇甫嵩应当是能压住他的。

陶谦治理地方还是有一些水平的,历史上他在击破徐州黄巾后就着手于推行屯田,恢复生产。

刘辩想着不让他独领一方,应该不会出问题,也就顺势同意了陶谦为三辅屯田校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