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第169章 安内(2 / 2)

蔡邕家族中人不显,出过中常侍和三公的南阳唐氏却不同。

……

“卿是如何想的?引宦官子弟入校事部?”

刘辩思来想去,觉得大概是贾诩想要耍滑头,今天引入宦官子弟,明天岂不是要公然引入宦官了?

可贾诩是知道他在校事部组建之初曾许诺不以宦官为校事校尉的。

刘辩虽猜不到贾诩的谋划,却知道不能让贾诩躲避责任。

贾诩拜道:“陛下,臣无能,校事初立,招揽不到贤才,屡屡受挫……”

刘辩立刻安抚道:“卿不必急于一时,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

贾诩忍不住腹诽,说来简单,万一有事时校事派不上用场,他能豁免吗?

“卿想用宦官子弟,并非不行。”

“只是其中良莠不齐,卿要用心选择,毕竟,卿可是他们的举主啊!”

宦官子弟中有能力早就被中常侍小黄门们托关系送去做官了,留下的……

贾诩原本正要拜谢,听到后话一阵干咳,咳完后拜道:“臣君前失仪,还请治罪。”

刘辩摆摆手:“不过些许不值一提的小节而已,我对卿的期望还是大义啊!”

又画饼道:“朕能信重的人不多,卿之大才,将来必有大用之时!”

不过贾诩信不信,他是信的。

刘辩补充说:“贤才不止雒阳才有,郡县乡里的小吏,各地的游侠,都是可以招揽的。”

游侠倒也罢了,小吏若非刘辩开口,贾诩是绝不敢招募的。

但小吏,尤其是没有背景,经年得不到升迁的小吏,的确是最好的骨干!

贾诩的问题解决了,却也没解决。

他叹息着前来,叹息着离开。

贾诩一直想不通,陛下怎么就看中由他来干这件事了呢。

难不成是他曾经破获王芬谋反案的时候表现得过于优异了?

贾诩再度叹了口气,虽然破此案的功劳让他一飞冲天当了侍中,但如能重选一次,他一定不出头!

如果刘辩知道贾诩所想,可能会笑着回答他——因为伱贾文和有能力,擅长明哲保身,懂得进退,由你一手搭建的情报系统不会噬主。

……

三月,兖州陈留国,太中大夫、侍御史田丰带着诏令出现在这里。

田丰本可以待在雒阳,但他主动请求巡查一州,刘辩没有不允许的理由。

校事所派随行之人中包含了牵招,为校事此行副贰,毕竟他的年纪资历在这了,此等大事独领一队还是有些勉强。

田丰牵招二人都是冀州人,家乡为邻郡,有不少共同语言。

这一路接触,田丰对牵招的生平经历都了解的差不多了。

对于眼前这个满怀理想的青年,田丰颇有好感,等到了陈留国时,他已经近乎把牵招当作子侄看待了。

田丰一行才到兖州,早已听闻消息的兖州刺史刘岱派了别驾从事王彧前来迎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