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长江巡阅使(1 / 2)

四月三日,常朝。

李若星在刘宗周等人支持下,正式被廷推为吏部添注右侍郎。

朝堂上的东林党大臣,又多出了一位。

同时,朱由检又提出一件事,让群臣再推举一位官员:

“国初之时,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

“到了现在,已经变成‘湖广熟,天下足’。”

“江南地阻人稠,半仰食于湖广、江西之粮。”

“京城这边的粮食,却又依赖江南的漕粮。”

“可以说,现在天下的粮食,很大程度上依赖湖广。”

“湖广运粮的通道,那是不能不慎。”

“朕有意设大臣负责长江航运兼管河道,专门负责梳理长江航运,协调沿途治理。”

“众卿以为,有谁可以胜任?”

来回说了一大圈,朱由检的目的,是设专门官员,打通长江这条大动脉。

毕竟在没有铁路的情况下,水运的优势无可比拟。就是在铁路修通后,水运也有很多优势——

据朱由检所知,后世的长江货运量,就高于全国铁路货运量。一条长江的运力,比全国铁路还要强。

在如今连铁路都没有的情况下。长江航运的优势,更是无可比拟。

朱由检需要打通这条大动脉,促进长江沿岸发展。让长江口的苏州、松江,更加繁荣兴旺。

而且他之前想的让郑芝龙等人去郧阳招收流民,也需要这条航线。要用郑芝龙等人,吸引长江一带的商民把目光转向海外。

群臣虽然不知皇帝这些想法,但是长江航运的重要性,江南的官员无人不知。

毕竟在苏州太湖一带更多地种桑养蚕的情况下,江南一带的粮食,不可避免地更加依赖上游的湖广、江西等地。

皇帝说的“湖广熟,天下足”,正在变成现实。而且这个趋势,根本无法逆转。

所以,在皇帝提出设立长江大臣后,出身江南的官员纷纷附和。出身湖州乌程的礼部尚书温体仁道:

“江南湖丝遍天下,缫丝莫精于南浔人。”

“南浔虽镇,却可称为都会。”

“江南产粮越来越少,依赖湖广、江西之粮。”

“臣以为长江大臣当设,梳理长江航运。”

内阁大学士施凤来等人,同样也如此说。

可以说江南的臣子,都支持这件事情。

至于湖广的臣子,那就更是支持了。

毕竟从皇帝口中说出“湖广熟,天下足”这句话,代表着在粮食方面,湖广取代了以前苏湖的地位。

他们这些出身湖广的官员,自然与有荣焉。

所以这个职位很多官员支持设立,反对的官员称得上寥寥无几。主要的顾虑是漕运总督兼任凤阳巡抚,负责长江的大臣,却似乎没有地方让他兼任。

这种没有驻地的大臣,应该如何设立?

级别又是多高,如何管辖长江。

朱由检把这些思索了一下,说道:

“九江古称江州,武昌古称江城。”

“可以说这两个地方,是长江航运的关键。”

“再加上要从湖广、江西运粮,长江大臣的衙署,就设在九江、武汉。”

“往下游到了南京,可以在南京工部办公。”

“其它地方若有需要,也可在长江大臣上任后,设立相应分署。”

对长江大臣的设置,朱由检没想让他待在一个地方,而是在长江沿岸流动办公。

所以这个职位,朱由检称为巡阅使:

“长江大臣可称为巡阅使,地位等同巡抚,代朕巡视长江。”

“另设巡阅副使两员,辅佐处理事务,地位等同按察使。”

“长江沿岸各省,还要有专门的按察副使巡视长江事务。”

“未来各省设立工商厅后,要在工商厅下面设立专门的水利处,专门负责治水、航运事务。”

“这些水利处和沿岸州府的同知、通判,有河渠、水利职责的,都要听从长江巡阅使命令。”

这样一番设置,增加的官员并不多。主要的具体事务,还是由地方官员负责。

只是上面多了个长江巡阅使,以后再搞以邻为壑的事情,那就不好办了。

在皇帝和群臣的商讨下,长江巡阅使的衙署和下属官员逐渐确定,职责也定了下来:

“长江巡阅使,首先要负责长江防汛,对长江沿岸的水旱灾害预警和防御。”

“例如上游多地暴雨,江水顺流而下,可能带来灾害。长江巡阅府的官吏在得知后,要及时派人通知下游。”

“同时,要整修好各地的堤坝,并且划定泄洪区。在洪水要漫过堤坝时,让泄洪区的人撤离,及时开闸泄洪。”

说到这个地方,朱由检想起了一件事,警告道:

“长江沿岸的湖泊和沼泽,多有泄洪职能。”

“但是现在江南各地围湖造田,已经有许多湖泊消失了。”

“就是洞庭湖、鄱阳湖这样的大湖,也在不断缩小。”

“以后一定要注意,严查围湖造田。”

“没有长江巡阅府的批准,不得擅自占用湖泊。”

“在泄洪区域开垦居住的,后果自己承担。”

对于围湖造田的危害,这时的人大多不清楚。

听到皇帝这么说,一些人觉得危言耸听。鸿胪寺少卿刘鸿训,不以为然地道:

“陛下,民间小民多艰,在湖滨造田是为了生计。”

“他们冒着风险种地,朝廷应该鼓励,还要免其升科。”

认为应该以免税的政策,鼓励围湖造田。

听到刘鸿训公然违背自己的政策,还有些针锋相对的意思,朱由检眉头大皱。

工部尚书薛凤翔见此,急忙大声斥责道:

“陛下说围湖造田不好,难道你觉得这样对?”

“湖泊都被围了,洪水往哪里泄?”

专督河道侍郎李从心,也认为围湖造田要慎重。并且从自己的治河经验,说明围湖造田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