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功过不相抵(2 / 2)

朱由检在王象乾活着的时候给他加太保,无论王象乾是否接受,传出去都是一桩美谈。以后有人问王象乾的功绩,只要说一句“陛下要给他生加太保”,就能够说明一切了。

解决了这件事情,朱由检看到了魏忠贤辞任的奏疏。虽然他心中很有同意的冲动,但是看着眼前的朝臣,却又压了下去。

他知道,眼前这些朝臣看似无能,但是在玩弄权术上,却都是一把好手。一旦没有了魏忠贤压制,他们很快就会用文官套路,把自己牢牢锁在宫中。

自己要继续积蓄力量,在赶走魏忠贤时,把这些无能、谄附的阉党官员一扫而空,换上合适的人。

所以,朱由检划了一个叉字,把魏忠贤的辞呈,直接打了回去。甚至没有给群臣讨论的机会,直接商议下一件事:

“故宁远伯李如松的夫人武氏,请求袭封宁远伯。”

“诸位都议一议吧!”

这件事前几日便已传出风声,甚至在京中引起了大讨论。一些人认为辽东之事是李成梁的责任,李家不但不应该袭爵,还得追究责任、甚至下狱问罪。

一些人则认为李成梁没被定罪,李如松更是为国战死,宁远伯既然是世袭爵位,就该让李家传承下去。大明的爵位制度,不能因李家而废。

前几日两种意见还争论不休,今日林丹汗的消息传来,京城北边长城要受到后金威胁后。群臣对辽东大患有了切肤之痛,支持李成梁有罪的一下占了上风。

没料到这种变化,朱由检只能拿李成梁、李如松等人曾经立下的功勋说事,看看能不能挽回一些。不能把这枚试探朝臣的棋子,轻易丢掉舍弃。

群臣却来了劲头,刚才还默不作声的来宗道,这时积极说道:

“陛下,功罪不明,边臣孰肯效力?”

“李成梁弃地有罪,应该按律治罪,削去他的爵位。”

朱由检皱着眉头,询问道:

“李成梁的功劳,不足以抵消他的罪过吗?”

来宗道以前例说道:

“太祖开国时,薛显勇略冠军,军功赫赫。太祖封薛显为永城侯,却不予世券,把他谪居海南。”

“这是因为他滥杀无辜,犯下很多罪过。所以太祖把他的俸禄一分为三,一份给被杀之人的家人,一份给他母亲妻子,只剩下一份给他,让功过都不相互掩盖。”

“李成梁固然有功,但是他的罪过同样无法掩盖,不能相互抵消。”

朱由检微微点头,认可这个说法,同时也明白了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为何处死了很多有功之臣。实在是大明就是这样的风气,只要皇帝不想办法力保,那些有罪的大臣就会按律被杀。李成梁的事情,按当下人的观点,就该问罪除爵。

对这种风气很是欣赏,朱由检不打算破坏,决定按群臣的意思,除去李成梁的爵位。

群臣高呼圣明,对此欢呼不已。正当他们以为自己取得胜利时,却听朱由检又问道:

“李成梁罪有应得,但是李如松的爵位,应该如何定性?”

“他的功劳赫赫,又是为国战死,不能无故除爵,寒了功臣之心。”

《明史》:自是生聚日繁,至六万四千余户。及三十四年,(李成梁)成梁以地孤悬难守,与督、抚蹇达、赵楫建议弃之,尽徙居民于内地。居民恋家室,则以大军驱迫之,死者狼籍。……

(李如松)如松率轻骑远出捣巢,中伏力战死。

帝痛悼,令具衣冠归葬,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

以其弟如梅代为总兵官,授长子世忠锦衣卫指挥使,掌南镇抚司,仍充宁远伯勋卫,复荫一子本卫指挥使,世袭。

恤典优渥,皆出特恩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