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大明通讯社和报刊(2 / 2)

“要设置多少品官?”

朱由检听得哭笑不得,解释道:

“大明通讯社是右参政兼任社长,却并不是衙门。”

“之所以用从三品铜印,是为了防止外人伪造。”

“胆敢伪造通讯社印章的,以私自铸造官印追究。”

“至于通讯社人员,是都没有品级的。”

为了防止吕图南误解,朱由检只能事无巨细安排:

“通讯社人员,从民间挑选有经验的人担任,最好要有举人、秀才功名,或者是太学生。”

“现在是前期筹办,可以让翰林院官员兼任编辑。但是所有编辑本身,都是没有品级的。”

“不过如果他们做得好,立下功勋,可以获得朝廷散官,甚至特赐元士出身,转为正式官员。”

“还有,通讯社除了总编室、主编室等编辑室外,独自设立人事处、后勤处、通讯处、商务处,里面的人员同样没有品级。”

“具体招多少人,看通讯社的需要。人员的薪酬,同样自己确定。”

“大明通讯社是商业性质的事业单位,以后要自负盈亏,不能让朝廷拨款。”

听到是商业性质的单位,吕图南顿时兴致缺缺。因为他已经认识到,通政司和通讯社的关系,不是像兵部和太仆寺,而是像工部和下属的船厂、铁厂。

尤其是自负盈亏这一说,让他认识到通讯社不能通政司带来多少好处,反而是个负担——

没有朝廷拨款,通讯社如何运转?

一时间,他都想向皇帝请求,不要设立通讯社。

但是,想到皇帝早就交待自己办报,自己却没办好。如果拒绝设立通讯社,这件事又落到自己头上。吕图南只能支持成立大明通讯社,把这件麻烦事丢过去。

所以他主动向皇帝请求,推选通政司右参政,把这件麻烦事丢出去。

按照以前的惯例,通参以下官员,由吏部于弘政门会选。就是由吏部尚书主持,在皇极门东面的弘政门选拔。

朱由检登极之后,改变了廷推、部推方法,尤其是把各寺少卿和正卿一样部推,削减吏部职权。

通政司通政、参议和少卿地位相当,参政这个官职更是新设。朱由检思索之后,下令道:

“通政司左右参政、左右通政和左右参议,以后都由九卿廷推。”

“因为涉嫌机密,通政司所有官员,还有大明通讯社人员,由锦衣卫审查背景,并进行保密培训。”

“现在就推选负责大明通讯社的右参政,以有财务经验的户工二部官员和地方官员优先。”

“通讯社的总编辑如果有人选,也可以一并提出来。”

《明史·赵南星传》:

(赵南星和魏忠贤)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

“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

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明史·王应熊传》:

(何楷)楷益愤,屡疏纠之,最后复疏言:

“故事,奏章非发抄,外人无由闻;非奉旨,邸报不许抄传。

臣疏六月初十日上,十四日始奉明旨,应熊乃于十三日奏辩,旨尚未下,应熊何由知?臣不解者一。

且旨下必由六科抄发。臣疏十四日下,而百户赵光修先送锦衣堂上官,则疏可不由科抄矣。臣不解者二。”

(王应熊)应熊始惧,具疏引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