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考成法和分税制(2 / 2)

“地方在考成法下急于催科,确实是一个问题。”

“但是朝廷却需要足够的赋税,给边军发放饷银。”

“这样一个两难问题,必须要有取舍。”

“边军的粮饷必须保证,否则就无法保护大明子民。”

说明征收赋税的重要性,朱由检道:

“如今朝廷的税收,是地方自行转运,哪个衙门需要,地方收上来后就直接送过去了,剩下的才会运到朝廷。”

“每年大约两千万的税收,实际被朝廷掌握的,只有二三百万。”

“这样一个数字,如何能承担那么多开支?”

“所以朕以为,大明要有统一的税务衙门,朝廷和地方应该实行分税制,不能像之前那样含糊不清。”

“以后收缴上来的赋税,地方留下四成,给省府州县做开支。剩下的六成运到朝廷,作为朝廷开支。”

“如果地方催科不力,只收到八成九成税款,那就先上缴朝廷需要的六成,剩下的再给地方分配。”

“边军的粮饷是万万不能少的,地方官员如果不想催科,可以自己减少用度,向户部申请豁免那部分税赋。”

这个措施,让群臣瞪大了眼睛,感觉实在是妙:

地方官员不是想要贤名吗?不是不想催科吗?那你们就自己省吃俭用,申请豁免税赋吧!

反正朝廷的用度是不能少的,分给朝廷的六成无论如何要交上来。

如果交不上来,那就是考成不及格,要受朝廷惩罚。

这对朝廷官员是大好事,他们也受够了朝廷没有钱粮,做什么事情都受限制。

就连袁可立,也觉得这样做很应该。边军的粮饷不能欠,他这个兵部尚书当然要坚持这一点,否则闹出兵变他就要被问罪。

地方征收的钱粮朝廷只分六成,同样也不严苛,相比张居正规定的必须收税九成才算及格,这个比例已经是很低了。

唯一的问题是,皇帝又要新建一个衙门,专门负责收税。

正在想着这件事情,朱由检已经说道:

“专督仓场侍郎,主要负责户部的仓库,尤其是太仓银库。朝廷的税款,都由这个官职掌握。”

“但是专督仓场侍郎没有办公机构,管理现在的这些仓库已经有些吃力。在实行分税制、把地方的钱粮收到朝廷后,管理会更困难。”

“所以朕决定仿古制建立太府寺,以专督仓场侍郎为太府寺卿,专门负责仓储和税收事务。”

“郭允厚这个专督仓场侍郎,就担任第一任太府寺卿,负责组建太府寺,把户部相关职责分出去,单独成立衙门。”

这个决定,让群臣面色各异,郭允厚却有些兴奋。

他正愁着降职后不好面对以前的下属,如今在太府寺这个独立衙门办公,那就没这个问题了——

以后他还是部门主官,哪个下属敢嘲笑。

《崇祯长编》:

崇祯二年三月壬申:

户部尚书毕自严疏言:……

满筭京边岁入之数,田赋银一百六十九万二千七百九十二两、盐课银一百一十万三千一百两、杂课银一十万三千一百余两、钞关银一十六万一千二百四十余两、事例银约二十万两,共银三百二十六万五千五百二十余两,而拖欠相延,实入不满二百万两。……

(朝廷每年掌握的银子“不满二百万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