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曹文诏 周遇吉 黄得功(2 / 2)

这让他心中大喜,向左右道:

“这可真是猛将胚子,军中下一个满桂。”

这个称誉可了不得,满桂是不是当前排在首位的武将不好说,但是要说猛将,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一定会是他。

满桂是当前大明军队中,少有的敢和建虏野战的将领,并且取得了胜利。出击草原的时候,更是让“诸部咸服”,打出赫赫声威。所以朱由检招抚林丹汗时,派他去宣大压阵。

朱由检把曹文诏称为“下一个满桂”,显然寄予厚望。他心中已经决定,要重用这个将领。

比试结束,曹文诏不出意外取得第一。朱由检让他和周遇吉、黄得功、杨国柱上前觐见,仔细询问他们的情况。

得知曹文诏是大同人,如今在辽东从军。朱由检更加认识到,辽东是当前精兵强将聚集的地方,接连不断的战事,打出来一批精锐。

前些年调集天下兵马援辽,也让各地有志立功将士汇集了过去。像是曹文诏这个大同人,没有在大同参军,却跑去了辽东,就是一个实例。

夸奖了曹文诏的武艺,问他是怎么练出来的。曹文诏也说不清楚,他不是卫所世官出身,没有家传武艺。如今的本领是在军中练出来的,只能说是天赋。

像是他的弟弟曹文耀,和他练的几乎一模一样,武艺就不如他。

但是他的侄子曹变蛟,武艺却更胜一筹。

曹文诏道:

“臣的侄子曹变蛟,如今年轻力壮。”

“若是对阵厮杀,臣恐有所不及。”

不知道他是不是自谦,但是朱由检却听出来,曹变蛟的武力不弱于曹文诏,也是猛将胚子。

所以他当即下令道:

“调曹变蛟入武学,学成以后听用。”

又向曹文诏、周遇吉、黄得功、杨国柱四人道:

“曹文诏、杨国柱调神机营听用,周遇吉、黄得功调御马监勇士四卫营。”

“四人署理参将职务,各带一营精锐。”

“其他人如果在武学表现好,同样留京升迁。”

命令一下,曹文诏、周遇吉、黄得功、杨国柱四人,顿时喜气洋洋。他们现在是游击将军,署理参将自然是升官了。

其余武学将士听到还有机会,同样高兴不已。

边镇将领不喜欢调入京城,但也要看情况。他们不喜欢来京城的原因,一是在京城打不了仗,相比在边镇打仗立功,自然升迁更慢。

二是边镇将领有养廉田,相比京城武将的俸禄更多。而且京营的利益大多被勋贵瓜分了,很少轮到武将。

所以边镇将领,是不愿调到京城的。有志立功的将领,大多会谋求外放。

但那只是通常情况,现在是皇帝亲自把他们调入京城,明显是要大用的,他们怎么会不喜欢。

《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六:

曹文诏(弟文耀)、周遇吉、黄得功。

赞曰:曹文诏等秉骁猛之资,所向摧败,皆所称万人敌也。

大命既倾,良将颠蹶。三人者忠勇最著,死事亦最烈,故别著于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