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朱元璋:咱答应朱见深请求!(2 / 2)

“当上皇帝的朱见深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册封心爱的万贞儿为皇后。”

“但他的生母周太后强烈反对,万般无奈下朱见深只能屈服,立宗室女吴氏为皇后,改立万贞儿为贵妃。”

“年轻美貌的皇后并没有打动朱见深,他依然与万贞儿如漆似胶,形影不离。”

“由于朱见深对吴皇后不闻不问,吴皇后一气之下对万贞儿动用了杖刑。”

“此事很快就被传开了,并传到了皇帝朱见深的耳朵里,不能忍受心爱的女人受苦,血气方刚的朱见深下令废后,尽管有太后与大臣的阻拦,朱见深还是废了吴皇后,并处罚了阻碍他废后的大臣。”

“后升朱祁镇所命的王氏为皇后。”

“成化二年,已经三十七岁的贵妃万贞儿生下皇长子,朱见深大喜,立即晋她为贵妃,并许诺立其子为太子,又派出使者四处祷告山川诸神。”

“谁知偏偏天不从人愿,一年后,她的儿子居然夭折了,这也是她一生中唯一的儿子。”

朱元璋皱起眉头,“成化二年朱见深才二十岁,万贞儿三十七.岂不是大了十七岁?”

这个时代很多人父母和子女年纪都没有差这么多。

万贞儿年纪,可以做朱见深妈了。

十四五岁结婚生子在这个时代很常见。

“对啊!就是差了十七岁。”

朱棣揉了揉额头,“十七岁确是有点大的过分了。”

“这个就是爱情!”

“滚蛋!”朱元璋摆摆手,“之前咱不知道,这个年纪怪不得其他人不同意,实在有点过分了。”

“你们这些皇帝娶小你们十几岁二三十岁的,不是觉得很正常吗?”萧然反问。

“没错,不仅仅是皇帝,官员地主大户人家娶个年轻貌美的小妾有什么问题?”

“现代人的思想观念看来,这有点禽兽。”

朱元璋抬手,“小兔崽子,你怎么说话呢!”

朱元璋朱棣感觉被冒犯到。

“本来就是,如果反过来,朱见深这种,我们一般定义为真爱,喜欢大自己十七岁的人,而且是喜欢了一辈子,一直到死都喜欢,不是真爱是什么?”

“这一点倒是!”朱元璋缓缓说道:“所以你希望咱成全朱见深和万贞儿?”

“他是不错的皇帝,他才是大明真正的中兴之主。”

朱棣听到弦外之音,“真正的?”

“史书上说是弘治中兴,但是不少人更倾向于成弘之治。”

“这是为何?史官为什么偏袒?”朱元璋询问。

“大明后面是大清,这个大姨夫你也知道了,大明的史书是大清修的。”

朱元璋点点头,“修前朝史书,这是华夏的传统,历来如此。”

“朱见深在位时间对建州女真的犁庭扫穴之战,一战打出辽东百年安宁,这个建州女真就是后面的大清爱新觉罗家的人,差点被朱见深灭族了。”

“朱见深下达彻底剿灭建州女真的命令,要求:捣其巢穴,绝其种类。”

有一说一,真的狠,可惜没有灭了。

“哈哈哈!朱见深干的不错!”朱元璋觉得心情畅快。

“经过这两次征建州女真后,强盛的建州三卫衰落下去,有威望,有号召力,能统辖建州各部一致行动的首领都死于这两次战役。”

“从此以后一直到努尔哈赤的兴起,建州三卫处于分散、微弱的状态,委蛇于大明和朝鲜之间,主要是修贡称臣。”

“建州女真对于大明来说可谓是典型的脑后有反骨,一旦其得势,便要反噬主人,朱见深的犁庭扫穴行动,彻底将建州女真打趴了下去。”

“打出了辽东百余年的和平,彻底树立了大明在辽东区域的威望。”

“这件事朱见深干的确实漂亮,帝王就当如此,杀伐果断,有雷霆手段,不可有妇人之仁。”朱元璋一拍手,“就冲朱见深犁庭扫穴,他和万贞儿的事情咱得帮帮他,这件事咱给他做主!”

“大姨夫你出面肯定是没问题的,你说的话就是祖训,比圣旨都管用。”

朱元璋撇了旁边的朱棣一眼,“未必,咱不在,老四这个混账东西就不听咱的,都造反了!”

朱棣是一脸无奈,“爹,我也是被逼无奈,允炆他不给活路啊!”

“大姨夫,都过去了,老爷子接手了,大明才有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这波大明血赚不亏。”

“是,要不是看在这两个盛世的份上,老四这事没完!”

所以说朱棣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是很有必要的,至少九泉之下见到朱元璋也有交代了。

要不然真的要被朱元璋打死。

“不说了,大姨夫都过去了!”萧然扯开话题,朱元璋心里还是芥蒂靖难之役的事情。

“朱见深的事情再和咱说说,这一次咱去肯定不仅仅去为了满足他的愿望让万贞儿当皇后,咱也得去看看其他人,有些事情咱得清算一下。”

有些问题朱元璋要提前扼杀,还有一些漏网之鱼,朱元璋要去挨个清算。

“朱见深即位之初,顺应人心,平反于谦冤狱,又恢复景帝朱祁钰帝号,赢得了朝野支持,保证了政局稳定。”

“不错,这一点做的很好,没有糊涂,没有因为这些事情是他爹朱祁镇做的就不管。”

对此朱元璋很认可的。

“毕竟朱祁钰临危受命,和于谦力挽狂澜这件事百姓都知道,文武百官也清楚,只能这样做。”萧然说道。

“是啊!百姓都知道朱祁钰于谦功在社稷,朱祁镇这个混账东西还是杀了!”说起朱祁镇,朱元璋就来气。

“朱见深初期倚重李贤、商辂等阁臣,斥逐佞幸,体谅民情,蠲赋省刑,考察官吏,朝中能臣汇集。朱见深还在镇压郧阳民变后,于当地设置府县,安抚流民,使流民问题得以缓和。”

“前期很好,后期史书对他评价不高说他逐渐怠于政事,习学方术,沉溺后宫,极度宠信万贵妃,内廷诸事多倚其统领。崇信道术,大肆升授番僧。晚年的朱见深也渐知僧道、传奉官之滥,开始陆续裁汰。”

“年纪大了,做点糊涂事,咱也可以理解,他对大明有功。”朱元璋对此选择原谅。

“史书是文官记录的,朱见深是打压文官做的最狠的大明皇帝了,没有之一。这肯定让文官对他没有好感,能黑肯定黑他了,他和他儿子就是极端,以后你们就知道了,史书的可信度有些时候也很感人。”

“之前咱记得你说过,土木堡之变以后大明文官集团开始做大是吧?”朱元璋想起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