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名声大振(求订阅)(2 / 2)

他的意思很快就传扬出去了,听闻王夫人和老太太都不怎么开心。

至于贾宝玉,根本就不在意,他此时已经有了新的朋友。

若是当面遇到秦钟,自然该纠缠的还是要纠缠一番,没遇到的话也没有多少心思挂念。

他就是这么一个多情公子,很容易就有了‘新欢’。

当然,贾宝玉此时的身份地位非同一般,族学这里本就不乐意管教,眼下自然更加没有多少约束了。

这小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学会了翘课,贾环前往族学巡视的时候,经常没有看到他的身影。

倒也没有怎么担心,这小子身边的四大小厮,还有长随李贵都还算给力,起码保障他的安全没什么问题。

加上这厮从来都不去那些陌生地方,基本上不是在西城就是在东城晃荡,这些地方的治安状况还是相当可以的。

这不,贾环来到族学后,并没有见到贾宝玉。

只是问了问守门兼职保安的家伙,知晓贾宝玉是什么时候翘课离开的就成。

就算政二老爷突击检查,族学这里也有充足的理由应对。

毕竟是元嫔的嫡亲弟弟,政二老爷可以不在意说打就打说骂就骂,可族学的先生却没有这样的底气啊。

就是作为族学的幕后大佬,贾环也从来都没有正面和贾宝玉碰撞过,没有这个必要也不用大动干戈,不值当的。

咳咳,族学这里不仅安排了守门兼职保安的家伙,甚至就连面积都扩充不少,为此宁府还主动让出了部分附近的土地和房屋。

没别的原因,李纨邀请的李家举人,几个月前已经抵达了京城,并且顺利入驻了族学,接受了临时教导的聘用。

当时那个热闹劲就别提了,政二老爷兴致勃勃过来亲自接待,给足了对方面子,毕竟是朝堂正四品大员么。

也是因此,族学的名头大振,想要入学和附学的学生更多了。

这也是秦钟考上秀才后,愿意继续留下来的主要原因。

以秦家的底蕴,想要随时向一位准备参加科举的举人请教学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就跟现代的高三学生一样,正处于思维最活跃,同时也是知识最广博的时候,和即将参加春闱的举人类似。

起码在学问上,准备参加春闱的举人,绝对比大部分官员强。

贾环和李家举人接触过几回,也请教过一些学问。

很明显感受得到,李家举人似乎对京城贾家,有那么点子隔阂。

可以理解,毕竟李纨的事儿,荣府还是有些亏欠的。

另外文武殊途,觉得不是一个圈子的存在,很难真心相对也是事实。

对付这样的愣头青,其实相当简单容易。

只要将朝廷邸报拿出来,将其中某些看起来平平无奇,可内里大有文章的事儿,抽丝剥茧的给李家举人分析一遍。

除非脑子糊涂,不然就不会不清楚贾环的用意.

李家举人有学问不假,以后也有很大可能成为进士并且当官。

可官场上的一些门道,很显然李家举人就不是很清楚了。

贾环的话说得很直白,不清楚内里门道,很容易跳坑把自己坑死的。

每年都有不少官员倒霉,真的全都是自身问题么,怎么可能?

随意拿出几个贾环知晓的例子说了说,李家举人就彻底熄了心中傲气。

贾环的意思他清楚,不就是他和京城贾家合作,属于双赢的举措么?

大家互相成就,谁也别觉得谁付出更多或者更有优势,平常心对待就成。

自此之后,这位李家举人倒是相当认真的教导指点族学里的学生和先生。

没错,族学里的某位先生,还对科举更进一步抱有不小期待,对于向李家举人请教学问相当积极。

至于其他先生,也经常聆听李家举人的课程,想要见识吸收一番,好提升自身的教学以及学识水准。

就算他们本身失去了冲劲,不还有血脉后代么?

总之,自从李家举人入驻族学以来,族学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好。

学生们见到就连先生们都在老实听讲提升自我,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再说贾环,他虽然没将多少心思放在学习上,可有暖玉在手之后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率都大有提升。

按照族学先生们的说法,以他此时的学识和能力,考上童生完全没有问题,就是考上秀才也大有把握。

他此时,在族学先生们眼里,就是实实在在的天才!

对于先生们的提议,贾环从来都是不置可否。

次数一多,本来就是政二老爷门下清客转型而来的先生们,也察觉到了贾环的一些心思和无奈,后面就基本不再提及。

私下里,却是感觉相当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