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使团碰壁(1 / 2)

此刻,胡惟庸一脸惊异。

一边听着李佑的汇报,也仔细的翻看起来。

这封快报来的非常突然,甚至也不是按照以往的特定时期出现的,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迎接”某个时机。

胡惟庸心中冷笑,真以为他不知道这是什么?

唇亡齿寒!

兔死狐悲!

虽然这些成语用在那苏家父子上,有些太过牵强了,但也差不离多少。

别看他们已经“脱离危险”,但只要魏国公的罪名坐实。

“你们在此期间,就传出一些消息,引导他们去鸿胪寺,专门说这些问题。”

这正是他突然想到的办法。

那么,即使是开创大明的皇帝,他也不想让自己落入百官乃至天下百姓的口舌!

所以,欲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

在此期间,有占城国的使团,急不可耐,想要求见大明皇帝陛下,言称其有重要事情相报!

只是,近乎所有的使团,都被鸿胪寺拒之门外。

而此刻。

不过这些事情在三司看来,证据确凿,认不认罪也只是嘴硬。

“还有,传令三司,既然已经查明,此案甚至可为谋逆大罪。这徐家长子之前就在大本堂,苏闲此前也在大本堂。再加上其父为钞镜院院使,指不定其中就有什么交易。”

他再叫来吕善和黄恪,让他们不再格物快报上发消息,转而以口头传言,将其迅速外传出去。

如此想着。

“还有,这些外国使团,又是什么说法?”

陷入悲愤的番人,以及各国使团,将此看做是大明有意不见的信号,纷纷灰心意冷,甚至准备回程。

然而,这些假琉璃不能冠以真琉璃之名。

此刻。

此话一出。

然而在其大杀特杀之下,这些反对的人,看着即将被卷入的胡惟庸案,也自然知道自己的脖子不比刀硬。

这一次,反而是换了一個说法。

“少爷,这上面的琉璃还有外使,根本没什么用啊,倒是之后的招新,虽然可以引起百姓议论,但此事无疑更会激怒胡惟庸。”

“琉璃!”

“你也觉得他不会在意吗?”

让其不当一回事。

更是在不知什么时候……

所以几乎每年,都有所谓的外邦使团前来。

“少爷,你做的这些,和现在最要紧的有关系吗?”

这些消息随着时间延长,越来越多。

引起整个朝堂上下的反对,最好是让自己,举起大势,一举功成!

说实话,这个猜想不是第一次在苏闲脑海里出现的,而是出现的已经很久。

“占城国派使节进贡,然而进京良久,却只能蜷缩进大明西市……屡次拜见各路衙门,却无一相见。无奈之下,数国使团已经回返……”

而就在如此的前提下。

“奸臣乱国,谋害忠良”的传言,也四起!

脑海中闪过刚才看到的所有信息。

苏闲不想再等。

听说前些年的大明,盐引制度运行之下,好多臣子趁此机会发家,甚至和北元有着不清不楚的关联。

能在这个时间段,想到让自己反其道而行去宫里,也算是有想法了。

然而。

而番人动怒之下,也只能怒了一下,最后也只能贱卖琉璃,狼狈离开……

民间更多的百姓,再也没办法淡定下去了。

另一方面。

京城附近的各大卫所,也纷纷得知。

格物院内。

百姓知道。

这个言论只是出现了第一轮,就被之后各种民间言论,轮番鞭笞!

心中想着这些的同时,胡惟庸的视线也落在了上面。

而大明从立国开始,就开始加速和周边邻国的往来。要让他们递交自认大明宗主国的文书,承认附属地位。

刚开始的几天,鸿胪寺确实尽职尽责。

苏闲笑了笑,忽然他想起了什么看向面前的白珏。

“让他们别愣着,该抓的抓,一个都别放过。”

看完这些。

更重要的是……相比较废除中书省。

“是吗?”

然而继续,鸿胪寺似乎也承受不住,开始以各种理由搪塞,甚至开始驱赶……

而现在,他让白玦他们去暗中撺掇那些番人去鸿胪寺,也是存着局面越乱,鸿胪寺也管不过来的情况。

这个时候就彻底懵了。

如果真的要逆千年以来的大势,成就一桩大手段!

“但如此大批量的琉璃出世,这些番人手里的货肯定就要贱卖,而大部分的番人没有了巨利,肯定也要回去。”

而另一方,则是三司送上来的卷宗,在卷宗上清楚记载,徐辉祖甚至和那门房福寿,都言称自己不知道那些东西如何出现。

他从旁边拿起了另一封,亲军都尉府送过来的民间传言,与其同时拿起的,还有一番外邦使团的求见信。

有勋贵开始上书,言称魏国公之事,不可听信小人之言……

事实也的确如苏闲所料。

而在一些传言下,他们也纷纷前往鸿胪寺开设交涉……

到最后,鸿胪寺不得不公然外宣,寺内少卿和几位主官,因为过度劳累,已经病卧在床。

因此,他们早早的就开始搜刮魏国公谋反的证据,甚至似乎是故意,要将其摆在明面上,不知何时,民间百姓已经皆知。

胡惟庸听到后,也不禁点了点头。

其中一方,全是这阵子,各处臣子,明里暗里递上来的折子,基本上都是对这些印版案的质疑!

更有对魏国公案情的一些劝说。

所以他决定提前让这种局面到来。

苏闲看着面前,临时加急印发出去的格物快报。

而此刻。

果然。

非常简明了然的话语,放在以前,胡惟庸自己甚至不会看在眼里,可是现在,他总觉得这句话是如此的刺眼。

京城百姓所讨论的问题,却也越发的大胆。

“魏国公徐达陷入印版案,被指谋反,到底还是真有其罪,还是被人陷害?”

就得有人给其陪葬。

冷哼一声,若是以前,他看到这些还会惊怒。

谨身殿中。

“丞相!”

等不下去了!

他不知道朱元璋还在等什么,但是他可以猜到。

有好些老人,就是从战乱时活下来的,因为此,甚至都感受到了国祚的动荡。

不知道什么时候,格物院那最后一个问题,已经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的答案。

占城国大使见此,特意奔走六部,并且阐明来意。然而一番求见之下,却始终没有任何人打理。

白珏却是一片茫然,甚至根本没有反应过来。

此后鸿胪寺虽然还正常运作,但一些公务却明显运转缓慢。

此次没有第四版面,胡惟庸不想看下去,直接翻过去,却发现并没有之前的类似什么工艺之类的招新。

至于第四版面的招新……

这东风,不就慢慢的吹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