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苏贵渊,你也来气咱?(2 / 2)

一旁的刘三吾等人,也是呆立原地。

他们万万想不到,事情怎么会到这个地步。

“宋夫子,起来吧。你若真要致仕,咱也答应。”

谁知。

朱元璋的回答,更为震撼百官人心,要知道按照规矩,这时候陛下应该挽留的。

可陛下直接答应,似乎也预示着,陛下对其刚才的行为不喜。

这就是圣意!

宋濂立刻低头,“老臣这就……”

“不过……”谁知朱元璋又道:“这段期间,秦王、晋王等皇子就要离京,他们还需要您来教诲,再等一段时间吧。”

宋濂缓缓起身,却是哀叹一声,只能无奈答应。

而经过此事之后,他也已经明白,单凭自己一人,根本无法说动圣心。

如今朝堂,只要胡相在,科举定然无法顺利推行。

“好了!”

“今日的朝会也就到此为止……”

事情进展到这里,朱元璋也累了,自己刚才说的北伐,被这些人给打断,现在再啰嗦下去,恐怕又有人想出其它理由。

不过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

朝会谈出大体方向,真正决定事务的,永远还是在私下召见臣子的文华殿!

如此想着,他便再度看向苏贵渊。

“咱有功就赏,新钞发行之前,需要对宝钞提举司进行重组!”

此话一出。

无一又是一个惊动人心的消息。

胡惟庸再度看向苏贵渊,一步迟,步步迟!

曾几何时,他的眼界里,根本没有这个所谓的九品检校,哪怕是其身为提举,也进不了他这中书省胡相的大门。

他一直在意的都是那个在大本堂,能直接面见大明未来三代储君、甚至还有机会面见圣上,真有改动局势之能的小儿苏闲!

但如今。

那小儿也就罢了,其父也要飞上枝头不成?

朱元璋却不管旗下臣子的想法。

他只是继续问道:“新钞何时能正式发行?”

现在看到的只是版面,距离真正印发,估计还需要好多的工序,这些都需要苏贵渊来告诉他。

“回禀陛下,今年五月份左右,应该可以正式发行。”

“时间太长!”朱元璋直接拒绝。

“最迟也要四月中旬。”

苏贵渊继续:“因为要准备大量的新钞,新钞一旦发行,恐怕旧纸钞兑换的数量,要远远一年的印发量。”

“更何况,民间旧钞的假钞也要查处打击,之后兑换新钞之际,钱庄必须稳定。”

“且收回来的旧钞,要请专人查核,以防假钞兑真……”

苏贵渊将这些事情说的井井有条。

朱元璋听得也确有其理,倒是他自己真有些着急。

正想点头同意之际。

却见苏贵渊又道:“还有几件事情,请陛下恩准。”

“说!”

“新钞面值过大,百姓日常所需,基本上都是铜钱。所以各地宝源局、宝泉局的铜钱铸造也要适度放开。但至于铸造多少,要和宝钞提举司对应,否则两方一旦有冲突……”

朱元璋摆手道:“咱也想说这件事。”

“竟然宝钞提举司旗下设立钱庄,此后各地宝源局、宝泉局、还有工部和户部的一应差事,即刻分割下来,一并并入宝钞提举司!”

刹那间,户部、工部一应官员,纷纷大惊失色。

他们虽然早有猜测,但没想到圣上这么快真的要重设宝钞提举司,怎么还要拆分他们?

胡惟庸闭起眼睛,今天的事情还真多。

“这些容后在文华殿议。”

“你有功,你家那苏闲也有功,咱绝不会有功不赏。”

朱元璋定下此事,也准备下朝了。

因为耽误的时间的确够久,标儿的心都不在这儿了。

“还有一件事!”

谁知,苏贵渊此刻却像是变得婆婆妈妈。

“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元璋无奈道:“说!”

“却是有关刚刚太医院,还有这段时日,微臣想如何尽快让民间百姓,也使用宝钞所引发的思考。”

“甚至,有方才宋夫子所言之科举……”

骤然间。

胡惟庸再度看向苏贵渊,没完了是吧?

就连朱元璋都有些恼火,苏贵渊,伱也来气咱?

宋濂、刘三吾满脸愕然,就连百官也是面色古怪起来。

似乎是没有察觉到众人的表情变化。

苏贵渊正色道:

“陛下开国、定下四户,分别为农户、匠户、商户、以及军户。”

“此大体四户之外,还有如太医院之地,父子继承、家族世袭制度。”

“此法和士农工商四民,彼此对应,固化身份、圈定地位。”

苏贵渊先是思索了片刻,又道:“可宝钞要流通,太过固化的百姓分级,就会导致宝钞只会流转于一部分人之手。”

“固化就会导致僵化。僵化就会导致如同今日那三位御医一样,不作为,且遇事推诿,行事无所顾忌。”

“诸如科举也是,宝钞需要流通,人才也需要流通。”

“庸才下,能才上!”

“如此我大明才是活水,接纳天下各地支流,奔腾到海,一望无边!”

“可若锁死,便是死水。”

“宝钞如是,科举也如是,不可将活水变死水!”

眼看着对方还要说下去。

朱元璋当即喝止道:““够了!”

“你是看咱的朝堂还不够热闹,所以自己也来参与其中?”

“管好你的宝钞!人才也好,庸才也罢,活水也好,死水也罢!四民、户籍,哪怕是再固化僵化,也不是你能谈的。”

一边说着,看着下方已经变了气氛的朝堂。

朱元璋再度怒然挥手!

“你还不是大明朝的吏部尚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