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谢迁!给中山侯套上一层枷锁!(2 / 2)

话听到这儿,谢迁的脸色已经很是难看了。

一一一.二五三.二三六.二四七

“元辅大人的意思是……”

听到这两个字,马文升脸色微变。

尤其是马文升的身份地位,连皇帝陛下都不敢对他大声说话,更何况其他人了。

“请天官大人随下官去面圣!”

“但是你想过没有,老夫又能如何?”

他也没有打扰马文升小憩,就自顾自地坐在一旁喝茶。

听到刘健的询问,谢迁顿时脸色一正。

说完这些话,老首辅就离去了,留下了独自陷入沉思的东阁大学士。

这人越老越像孩童,浑然没有顾忌。

如若不然,那这内阁,只怕要引进新人了。

内阁首辅,就是缙绅领袖,这個位置,需要老成持重,需要多方斡旋,似乎老谋深算的李东阳更加合适。

“诚如中山侯所言,自我大明立国至今,倭寇之患始终未绝,反倒是因为沿海备倭卫所都司的糜烂,导致倭患日益严重!”

“哈哈哈……”

“刘希贤,你有病是不是?”

“所以,他们背后站着人,那木斋你想想,这些商人背后站着谁呢?”

这些话,刘健压在了心中很久,今日一吐为快,整个人都觉得轻松了不少。

“木斋,你想过没有,那些沿海卫所为什么会糜烂?”

“木斋,你觉得咱们这位中山侯,到底想干什么?”

这个回答,就很谢迁。

“你说的很对,没有任何问题。”

马文升听后眸光闪动,随后颐指气使地对刘健喝道:“还愣着干嘛?把老夫的拐杖拿过来!”

“但是江南士绅,不可以轻动,否则会出现大乱子的!”

“老夫只是一个循吏,只能竭力维持朝廷的正常运转,只能确保大明王朝不会彻底崩盘,你明白了吗?”

奈何经过先前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刘健也算是彻底对李东阳失望了,一个一心只顾着自身利益,枉顾家国天下的利己之人,更加不适合坐上内阁首辅这个位置!

刘健冷笑道:“你谢迁不是江南士绅的一员吗?哪怕你自己洁身自好奉公廉明,但是你的家人你的族人你的乡人呢?”

“先前兵部尚书许进已经指出,沿海卫所糜烂不堪,而中山侯又有意重建水师,那么他此次打着剿倭的名义出兵,肯定会借此机会针对这些沿海卫所下手!”

“元辅,卫所废弛,根源不是出在世袭武官制度上面吗?”

尤其谢迁还是个嫉恶如仇的干吏,对待那些贪腐受贿、克扣军饷、奴役军士的卫所将领,他恨不得自己亲自前去,将这些狗东西血洗一遍。

马文升也反应了过来,捋了捋白色长须。

刘健叹了口气,再次出言,给了谢迁重磅一击。

“他们背后站着的人,足以让卫所军官忌惮,不至于为了蝇头小利与商贾背后之人撕破脸皮,那么这些商贾背后之人,到底是谁呢?”

“此地是吏部衙署,不是你的文渊阁!”

总而言之,这“便宜行事”之权,权势之大远超寻常,更是尤在节制地方军马权之上!

内阁首辅这个位置,要的是能够稳定住朝堂大局,能够维持大明王朝的正常运转。

刘健听后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七十岁就很稀少了,马文升活到了八十岁,还能顽强地挺立到这朝堂之上,为大明执掌吏部权柄,即便自傲如刘健,每每想到这儿,也不由对马文升心生敬意。

“还要……如何?”

“单论生丝,江南就是为整个大明的生丝生产中心,苏州“家杼轴而户纂组”,织造花罗、素罗、缎、绸数十种,杭州成为各地“大贾不远千里而求罗、绮、缯、帛者必走浙东”的基地,嘉兴“蚕桑组绣之技衣食海内”……”

刘健不再去看谢迁,而是自顾自地站起了身,向屋外走去。

类似于王鏊被天官马文升选定为接班人,刘健同样选了接班人,就是眼前的东阁大学士谢迁。

“元辅大人,既然您一直心知肚明,为何还要……还要……”

“他这一次,剿的不是倭,而是士绅!”

“节制地方军马权,可调集当地所有兵马!”

直到谢迁一五一十地道出了这卫所军制的弊病,道出了为何沿海卫所会日益糜烂,可元辅大人依旧没有开口,而是满脸失望地看着他。

听见天官大人这些粗鄙之语,刘健忍不住摇头苦笑。

谢迁说得情绪激动,脸色涨红。

又如大明王朝现如今这些巡抚、总督等地方监察官员,在兼领其他专项事务时也被赋予“便宜从事”的权力,他们甚至有权过问和处理如劝课农桑、勘察灾情、兴修水利等本应由地方官员处理的事务,而且可以随时下令捉人拿人,包括布政使这等封疆大吏也不例外。

“但是,这只是其一,甚至都不是主要原因。”

面圣?

“商贾向来卑贱,若是背后没有势力支持,他们别说与卫所军官做生意了,只要胆敢登门,就会被这些武夫丘八给生吃活剥了,连点血水都不会剩下!”

“这一次,中山侯汤昊,出兵剿的不是“倭”,而是“卫”,而是“绅”!”

简单来说,就是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斟酌处理,不必请示朝廷,不必请示皇帝!

比如李唐贤相狄仁杰,圣历元年突厥南下骚扰河北,劫掠百姓万余人,女帝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征讨突厥,并许以便宜行事之权,被皇帝临时授予的“便宜行事”之权,允许他自己做主处理一些事务,狄仁杰就成了可以节制整个河北道所有军民以及官吏的第一人。

此外,像前宋时期川陕宣抚处置司的张浚,他被赋予了极大的“便宜行事”之权,许其在川陕地区享有军、政、财的一切支配权,自张浚经营川陕以来,陕西军民受到很大鼓舞,使得金军主将完颜娄室“所下陕西城邑,辄叛”,不得不请求增兵,前宋抗金颓势自此逆转。

刘健希望谢迁能够正视自己,能够真正见识到这大明官场的丑恶!

“用不了多久,老夫就会致仕了,这首辅之位,只有伱来做!”

“凡事不要只看皮,要看骨要看里!”

干吏就是干吏,只求目的,不论手段。

“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娃娃,真是敢想敢做啊!”

“走吧,入宫,面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