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铁厂(1 / 2)

匠人安分了。

他们也不敢不安分。

因为这个大明中山侯是真的敢杀人。

对于他所说的那些什么禄米奖金,没有匠人会放在心上。

毕竟这么多年下来,他们可是从来没有遇到过,既给米又给钱的官老爷。

但是,不管如何,这股源自于匠人内部的骚动,还是成功地被血腥镇压了。

不论其他,单论那两颗血肉狰狞的头颅,就没有人不感到害怕!

当人命开始不值钱的时候,匠人们只能选择认命!

解决了这件小事,汤昊随即将目标放在了火器上面。

没错,就是火器。

他可是没有忘记,上一次仓促出海,结果遭遇了倭寇的突然袭击,因为准备不足加上缺乏海战经验,致使大明战兵在那场厮杀中损失惨重,三百多个战兵无辜丧命,这本是可以直接避免的。

因此现在趁着有余力,汤昊决定好好发展一下大明火器。

反正现在清河船厂里面多的是匠人,里面不乏一些被临时抽调去制造火器的军匠。

汤昊召集了汤木、左一刀、常阔海这些心腹,询问了一番他们关于火器的意见。

得出的一致结论,那就是为什么要使用那些烧火棍?

难道真刀真枪地砍死捅死敌人不痛快吗?

这个答案,确实很是强大,以致于汤昊都被干不会了。

他们对火器的认知,或者说现如今大明将士对火器的认知,都存在偏见。

在他们眼里,火器这种东西,其实在战场上面用处不大。

唯一优势之处,可能就在于攻城拔寨了。

火炮齐射之下,可以瞬间摧毁城墙,但也仅此而已罢了。

寻常火器火炮,杀伤力当真有限,而且准头也就那样,甚至随时都有炸膛的风险,所以将士们都不喜欢使用火器。

事实上,大明火器水平并不差。

这是因为当年太祖朱元璋率领的起义军使用火器最多,为其鼎定天下建立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立国之后,朱元璋不断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发展兵器制造,把元代创制的初级火铳,加以规范统一,根据实战的需要,发展成包括大中小三种类型在内的洪武系列火铳。

其一是装备单兵使用的手铳,其二是装备于战船和关隘守备用的中型碗口铳,其三是专用于城防要塞的大型铳炮。

这就是洪武朝大明战兵所使用的制式火器,可以粗略地称为洪武系列火铳。

随后到了永乐年间,大明火器迎来了飞跃式的发展,在张辅于永乐五年平安南后,大明得了神机枪炮法与胡元澄这个火器专家,特置神机营肄习,神机营自此才开始问世,火器发展也迎来了一场浪潮。

然而,即便如此,时至今日的大明王朝,火器却早已经成了一個笑话。

大明火器为何屡屡受到匠人抵制?

因为粗制滥造,因为贪腐受贿,因为有人从中谋利!

当然,除了人为原因外,其本身就存在着质量问题。

其核心原因在于冶铁的原料和工艺。

因为大明国内储存的铁矿石和煤炭原矿,磷和硫的含量比较高,冶炼出的生铁极脆极硬,远远没有木炭冶铁的韧性好,由此制成的火器不但十分沉重,还极易炸膛!

炸膛嘛,打仗打仗,敌人都还没打到,结果手中的火铳先炸了,自己先被炸伤炸死了,这就是为何将士们抵制火器的真正原因!

他们宁愿相信手中的刀剑,也不愿去使用那“有毒”的火器!

其实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大都是采用木炭炼铁,以此为主,兼用上等铁矿石打造神兵。

但即便大量砍伐森林,效率也远远不能跟上军队对于冷兵器的需求,还极大地损伤了自然生态环境。

因此自前宋开始,朝廷又基本上大规模地采用煤炭炼铁,用煤炭代替木炭。

但亲自尝试到炸膛的苦果后,只能尴尬地采用以铜铸造火器。

虽然铜炮的性能远远高出之前的铁制火炮,但大明境内的铜矿本就稀少,缺铜量大,这就造成了性能极好的铜火炮仅仅只能少规模地制造,完全不足以满足军队的配备需求。

如若不顾及生态环境,倾举国之力大规模地采用木炭炼铁的话,应该足以满足军队对于火炮的需求吧,这样一来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就能够提升好几个档次!

不过后世学过基本化学的汤昊自然清楚,想要去除掉生铁中的硫和磷等有害元素,必须在炼铁时加入焦炭,而不是完完全全用煤炭炼铁,这一点以大明王朝现如今的冶铁水平也不是不可以做到!

“一刀,山东境内可有什么大型冶铁厂吗?”

左一刀闻言一怔,随后脑海中迅速闪过道道信息。

“有!”

“朝廷官办最大炼铁场,就是位于顺天府所辖的遵化境内铁厂,匠人多达两千五百余人,炼铁炉达到二十五座之多,铸造炉达到五十多个,是我大明最大的冶铁基地,也是白冶厂的鼎盛时期,专供九边军械所需!”

“洪武年间全国设铁冶所十三所,分别是江西南昌府进监冶、临江府新喻冶、袁州府分宜冶,湖广兴国冶、蕲州黄梅冶……山东就有一处设在莱芜,设于洪武六年,初沿元制名莱芜铁冶提举司,后称莱芜铁冶所,置提举司。”

“山东产铁三百一十五万斤,占国朝铁产量的一成七,居全国第三位,其中以济南莱芜铁冶所最著名,年产铁七十二万斤!”

事实上,大明冶铁业无论规模、产量、技术都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由于生铁在农业生产、手工业制造、日常生活和宗教信仰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用途,因此冶铁业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也促进了泽州与周边区域之间的商品贸易。

值得注意的是,铁和盐一样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因此历朝历代的官方对盐铁实行专卖制度,即“盐铁专营”。

不过这样一来,官营冶铁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官营冶铁是为了巩固国家统治、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铁的垄断经营政策,其生产与销售均由政府主导,产品与产量多为满足政府需要而定。

因为无视市场经济规律,容易造成供需脱节,很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官营冶铁由政府管理,由于不计成本,加之缺乏竞争、生产效率低下且浪费严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却价格昂贵,不利于社会民生。

再次,官营冶铁由政府强制性役使工匠生产,大明工匠社会地位低下,加之报酬待遇菲薄,因此经常消极怠工,由此也导致生产技术停滞不前。

以致于因为官营冶铁所管理不善,明政府被迫停罢官营,随着官营铁冶厂的衰落与倒闭,明政府逐渐放松对民间冶铁的限制,民营冶铁业只需向政府缴纳一定的矿课,即可自由开采冶炼,由此冶铁业在泽州民间迅速发展起来。

比如说左一刀提及的这个莱芜铁厂,其实就是官营与民营的合作模式。

按照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规矩,“令民得自采炼,而岁输课程,每三十分取其二。”

相当于是放开了铁器的贸易,只要官府可以收取相应的税款,其他就不再多管了。

汤昊摸着下巴思索了片刻,然后悍然下达了命令。

“汤木,你率两千战兵驻守清河船厂,尽快安排匠人投入生产,按照本侯定下的规矩行事,该给的钱粮不能少,该闹事的人直接杀!”

汤木轰然领命,没有一句废话。

紧接着汤昊起身,伸展了一下筋骨。

“其余所有人,率领战兵随本侯去一趟莱芜铁厂!”

左一刀闻言一怔,下意识地问了一句。

“三千四卫禁兵也去吗?”

要知道,此次汤侯出行,虽然没有带兵出征,可是三千四卫禁兵却成了标配。

这是因为兵部尚书是杨一清,那块茅坑里面的臭石头。

汤昊想要调动京军战兵,这孙子肯定会以各种理由拒绝,反正就是不同意出兵。

毕竟这孙子现在才是执掌天下戎政的大司马,他要是不同意,即便是汤昊和朱厚照也没辙。

所以思来想去,汤昊懒得跟他扯皮,直接让朱厚照调了三千四卫禁兵出行。

四卫禁兵可不是大明战兵,只听命于皇帝陛下,所以杨一清也不敢置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汤昊这个狗贼带着三千禁军去了山东。

直到此刻,杨一清这位兵部尚书还有些焦头烂额,因为天杀的马政一事,兵部大量官员牵扯其中,都察院已经再次对兵部挥舞起了屠刀,就连杨一清也被小皇帝召去乾清宫骂了两次,责令他配合都察院肃清兵部。

这下子,杨一清对汤昊更是怨气滔天了。

他甚至后悔上次送什么驽马了,就该送给这狗贼一个大嘴巴子!

杨一清的怨念如何,汤昊已经不在乎了,因为他已经带着三千禁军抵达了莱芜铁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