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第194章 鲁王卫可横扫天下!(1 / 2)

朱檀淡淡道:“我朝如今有254个县有铁矿,每年产铁量高达两千万斤!这也让本朝产铁供大于求,甚至洪武十五和十六年,停了大批官办铁厂的生产。

这期间,铁价一直维持在800钱一斤,也就是2钱银子一斤!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根据鲁商盐行在九边附近的调查,现在大同、北平等地的铁价,都有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达到了1贯零六百钱甚至2贯钱一斤!

朝廷军械打造都是年前就由工部完成的,每年的军械制造也都是定额,按理说,不应该让铁价上涨这么快。

其次,除了铁价,北平的粮价,一直以来都是2贯钱一石,但是,最近的粮价,却已经涨到了3贯钱一石!

除了北平,大同的粮价更是涨到了4贯钱一石!

朝廷大军筹措的粮草都是从各地府库调来的,又没有本地采买,按理说,也不该有这么大的涨幅才对!”

朱元璋听着粮价和铁价的上涨,皱眉不已。

无论粮还是铁,如果出现异常的上涨,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

有人在大量采买,而这些上涨的地方,又在九边.

朱元璋看向朱檀,问道:“你的意思是说,那些蒙古人,从咱们这里买了大量粮食和铁?”

朱檀摇头道:“儿臣没有这方面的证据!儿臣只是命鲁商盐行查了一下九边的物资价格!”

朱檀又道:“我还命人查了一下硝石的价格!涨幅更是惊人!去年这个时候,硝石的价格为五贯钱一斤,现在却已经涨到了十五贯钱一斤!这东西,是制造火药的关键原料!”

话音落下。

朱元璋看着朱檀满脸惊讶。

“想不到,老十你这个调查和情报,倒是另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

事实上,朱元璋当年也是用间谍和情报的高手。

在锦衣卫未成立之前,朱元璋就建立过一个名叫检校的组织。

这个组织的主要工作就是刺探敌情,开展特务工作。

譬如明初有名的大臣杨宪,就曾是这个组织的主要领导人员。

因此,朱元璋每次用兵之前,必然会让锦衣卫四处搜集有用情报,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打仗也能够有的放矢。

而朱檀这种调查战略物资价格的方式,朱元璋一下子就能明白他的用意,但这个角度,他却也是第一次想到。

顿时有一种被打开了思路的感觉。

徐达等人也都是沙场老将,自然一点就透。

徐达笑道:“鲁王殿下这一下子,倒是为我们解决了不少疑惑!这样看来,那些漠北元庭的人,似乎并不像情报中表现的这么消极!

反而好像在积极备战!”

傅友德看看朱檀,佩服道:“原来战场情报不止可以来自于敌方的统帅和军队,物资价格也是一项!臣佩服!”

说着,傅友德对朱元璋道:“陛下,臣还是坚持认为,不能先打纳哈出!一旦漠北元庭全力与纳哈出合作,到时候,咱们二十万北伐大军就危险了!何况,现在物资价格已经反应出来漠北元庭不怀好意了!”

忽然,朱棣干笑一声,道:“虽然这些东西看着涨价了,不过,我记得本来每年物价都在上涨嘛.是不是宝钞又不值钱了?”

朱元璋闻言,顿时老脸一红,对着朱棣怒目圆瞪。

他怒道:“胡说八道!大明宝钞自去年以来,可没怎么降过!”

朱檀笑笑。

自从有了自己给朝廷输送的大批银子,宝钞发行就有了锚定物,一直以来,确实购买力还能够维持在1比4的。

当然,这也跟老朱厉行节俭有关。

除了打仗,现在大工程越来越少,皇家和官员俸禄的开支也不大,所以才让宝钞的发行速度降低了不少。

这样一来,一方面朝廷多了不少真金白银作为储备,另一方面又少印了不少钱,宝钞的币值自然也就稳定下来了。

徐达皱眉道:“若是按照鲁王殿下所言,便是有人在收集这些战略物资而在九边那种地方,用得着这些物资的,只有蒙古人!

可是,大明九边对蒙古都是封闭的,谁能将这些东西运出去呢?”

朱元璋冷哼一声。

“那些数典忘祖的东西!他们便可以!”

徐达愣了愣。

随后想起了一个故人。

一个在元末搅动风云,合纵连横,等大明刚刚建立,却又飘然远去,深藏功与名的故人。

他忍不住道:“难道是晋商?”

话音落下。

宋国公冯胜和颖国公傅友德也瞪大了眼睛。

他们也经历过元末乱世,自然对那段经历刻骨铭心。

当年,张士诚占据吴地,富甲天下。

方国珍占据浙东,坐拥战舰千条,还时不时做些海外贸易,同样富庶无比。

而陈友谅,则打下了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坐拥四省之地,税赋为各路义军之首。

而朱元璋呢?

起于淮西,即便是打下了徽京南京城,财政方面,也依然捉襟见肘。

一个是因为朱元璋所占之地不太富饶。

另一个是朱元璋为了收拢人心,所以对治下百姓税赋征收较少,并不像其他几路义军那么横征暴敛。

而乱世打仗,打的便是钱粮!

但朱元璋当时攻下应天后,却并没有因为钱的问题而发过愁!

那时候,众将就经常发现一个喜欢穿着白衫的中年人经常出入朱元璋的吴国公府!

当时,很多人都传说,此人便是上位的财神爷。

但是知道他名字的人并不多。

而徐达,作为当时的同佥枢密院事,正经八摆的武将之首,参与了不少朱元璋主持的机密事宜,这才知道了那名中年人的身份!

晋商领袖。

吴清臣!

对于此人。

朱元璋和徐达都清楚。

他们晋商说白了,对于朱元璋的支持就是一次投资,赢了,晋商大赚特赚,输了,估计他们还有其他投资!

譬如,朱元璋就知道,这些晋商跟元庭的关系匪浅。

朱元璋跟张士诚大战的时候,张士诚打不过朱元璋,便接受了元庭的招安,答应每年给元大都运去十一万石粮食,从而换来元庭的帮助。

在双方围绕苏州、无锡、常州等地争夺的时候,元庭原本要从徐州等地南下进攻朱元璋。

朱元璋原本还担心会被两面夹击。

但吴清臣只是去了封书信,那些元庭大军竟然奇迹般地按兵不动了!

最终坐视张士诚被朱元璋打的龟缩回了浙西。

同样是在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的时候,元庭依然是在吴清臣的游说之下,竟然依旧坐山观虎斗,最终让朱元璋取得了胜利,进而得了天下!

从那个时候起,朱元璋便对商贾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一方面讨厌他们,但另一方面也忌惮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