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人殉(2 / 2)

用活人殉葬完全是一项残忍且野蛮的行为。

于我国而言,最早的氏族时代便已经存在人殉了。

在目前发现的商朝古墓之中,经常会发现有殉葬人,这种行为一直到了秦汉以后才逐渐式微,往往代之以木俑、陶俑之类的代替人殉,很少有人殉葬了,但也时常会发现人殉的痕迹。

此后的唐宋之类的朝代,倒是很少发现有殉葬的情况了。

但是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相比就有所不同了,通过考古发现,北方的游牧民族王朝,到了辽代的时候,人殉之风死灰复燃,据史书记载,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死后,甚至强迫一百多名大臣给其殉葬。

此后的金、元、明初都有殉葬制度,一直到明英宗时期才从法律方面结束了殉葬制度。

后来到了清朝,活人殉葬再次死灰复燃。

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死后,都有人殉。

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顺治死后,给其殉死的妃嫔有三十多人。

她们的棺柩跟随在顺治帝灵柩之后一同出殡,场面蔚为壮观,这都是在清史稿之中明确有记载的。

之后的康熙帝深恶痛绝此恶行,下令废止殉葬,这也算是彻底结束了大规模殉葬的历史了。

但殉葬行为却并没有消失,反而是仍大量存在,清政府的士大夫阶级甚至于还称殉葬妇女为“烈女”、“节妇”,并修书、立牌坊,从某种意义上说,反而是在提倡殉葬。

《清史稿·本纪二十五》记载:“庚午,旌殉夫烈妇山东曲阜孔令保妻潘氏,宣付史馆。”

而这次鼓励殉葬甚至于只距离清朝灭亡一年的时间,所以殉葬制度一直到民国建立之前,都并未实际根除。

虽然在辛亥革命后在法律上严禁殉葬。

但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这并没有真正的将殉葬制度完全根除,在很多偏远地区还有这样的事情屡屡发生。

白旌知道,这不过是奴隶制或封建王朝时期的奴隶制或者地主压迫百姓的手段罢了。

但即使见的再多,看到这样的行为,白旌仍然感觉心情沉重。

白旌和胡八一走出气密门后,英子有些担心的看着靠在一边墙上的胖子,似乎是注意到白旌和胡八一出来了,连忙问道:“白大哥,胡大哥,胖哥这是怎么了?”

闻言,白旌将里面的事情跟英子说了一下。

英子顿时也是变得沉默了。

白旌看向正靠在墙上抽烟的胖子,从怀里掏出烟,给了胡八一一根。

胡八一点上烟看向胖子问道:“胖子,你怎么了?”

胖子深深的吸了一口烟,半晌才答道:“没事,就是感觉心里头憋得慌,有点不舒服。”

白旌明白胖子的感受,拍了拍胖子的肩膀没有说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