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第125章 梅殷!梅殷!又是梅殷!(2 / 2)

用得着刘先生你的地方还多着呢。

刘先生你可别想偷懒。

还要继续发挥您的聪明才智,给咱出谋划策,多为这天下,为这百姓好好的想上一想。”

刘伯温忙道:“臣没那么多的才能。

可也一定会竭尽所能,做微臣应该做的事。

不过真说起来,其有没有臣都无妨。

梅驸马是一个有大才的人。

很多事情都看得特别透彻。

有梅驸马在,咱们大明必然会变得越来越好……”

刘伯温说的这些都是心里话。

并不是说因为梅殷这次帮了他,他就要专门给梅殷在朱元璋面前说好话。

中都城上的事,还有这次自己用梅殷教给自己的办法破局的事,都深刻的让刘伯温认识到了梅殷的不凡。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上位去了一趟双水村之后,便开始下令,让人商讨缩减宗室供养制度的事情。

还有后面上位所公布出来的办法。

都让刘伯温深为震撼。

虽然上位并没有说,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把这早就已经弄成定局,不许别人在说的宗室供养制度往下调整。

但刘伯温又岂能看不出来,这件事,绝对和梅殷这位驸马脱不开干系。

那个连他看了,都觉得宛若神来之笔的解决办法,只怕也都是梅殷这位驸马所给出来的。

接连几件大事儿,都证明了这梅殷是真的有大才,最关键的是心肠还不错。

这些事儿,都是在让大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有这么一位驸马在,大明确确实实会变得不一样。

如此想着,不由的又想起了梅思祖,还有梅义这对父子。

也不知道,在得知梅殷在中都城上,做出来的一些事情之后,立刻就飞快的和梅殷进行切割。

把梅殷从梅家给逐出的他们,这个时候是一个什么感受。

只怕梅思祖连肠子都悔青了。

“刘先生,你少给梅殷那混账玩意儿说好话。

那混账玩意儿,就是狗屁不通的家伙!

他有大才?

他有个屁的大才!

和刘先生你比起来,他差的太远!!”

听到刘伯温提起梅殷,朱元璋的声音变得大了起来。

骂骂咧咧,十分嫌弃。

“是,是,上位您说的是。”

刘伯温连连点头。

不在这件事上多和朱元璋争论。

但心里面却忍不住的在笑。

他岂能看不出来,表面上嫌弃到不行的上位,对于梅小友实际上也是挺上心。

他对待梅殷的态度,看起来倒是和对待儿子差不多。

提起来就嫌弃的不行,可实际上心里却一直念着。

又看看朱元璋这样子,刘伯温一下子就明白了很多事情。

只怕……上一次上位前去双水村见梅殷这个女婿,经历不会太愉快。

一个弄不好,是梅小友将他给整得暴跳如雷。

偏偏他又无可奈何。

想一想在别的地方说一不二,说啥就啥,无人敢触其怒的朱元璋,在梅小友那里,被梅小友的操作给气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又不能拿他怎么样的场景。

刘伯温就觉得心情,变得特别的愉快。

这种画面实在是太美好了。

天不生梅小友,大明万古如长夜啊!

谁能想到有朝一日,朱洪武这个皇帝,也有这么一天!

能有梅小友这么一个人,敢如此整治他。

这事只要一想,就让人觉得心旷神怡。

以至于在送走了朱元璋之后,心情大好的刘伯温,都倒了一碗酒,坐在这里慢慢的品尝。

用这件事来下酒。

“爹,事情成了?误会解开了?”

刘琏来到房间看着刘伯温,显得有些不可思议的说道。

压抑着心中激动,进行确认。

刘伯温点头道:“对,事情过去了。”

刘琏闻言,顿时无比振奋,开怀。

又觉得特别的意外。

自己的父亲,前去见上位,对上位解释的这个行为,在他看来当真是平平无奇。

很难有什么效果。

可偏偏就是这么一个,在他看来平平无奇的办法,竟然收到了奇效。

自己父亲躲过了这次致命的危机!

看上位走时,和自己爹说话的那样子。

自己爹这次不仅全身而退了,甚至于还收获到了不少的好处!

这……爹,您真是神了!

这等化腐朽为神奇的办法,您都能想得出来!

孩儿就算是把脑袋想破了,也绝对想不出!”

刘琏望着刘伯温,满是敬佩的说道。

“别这么吹捧你爹。”

刘伯温摇头道:“这次,这个办法还真不是你爹我想的。

另有其人。”

竟然不是自己爹想的?

刘琏闻言愣了愣。

“爹,还有谁如此有才?

竟能想出这种办法来?”

刘伯温喝了口酒,出声道:“是梅殷小友。”

竟然是他?!

刘琏闻言,顿时愣住了。

这个结果,当真是出乎他的预料!

那梅殷竟然如此大才?

这等连自己的爹都想不出破解之法的必死局面,他竟然能破开?

“那梅殷小友不是个简单的人,为人十分聪慧。

虽然有些时候,行事看起来比较不拘一格。

可实际上却符合煌煌大道。

你要是有他的三分本事,你爹我也就放心了。”

说起这事儿,刘伯温就又一次的惋惜起来。

为什么这梅殷不是他的儿子?

若是他的儿子,那该有多好啊!

不知不觉间,梅殷竟也成为了令很多孩子无比痛苦的,别人家的孩子……

说罢之后,刘伯温心中一动,忽然想到一件事儿。

“秋烟这丫头也不小了吧?也快到了该嫁人的年纪了。”

秋烟是刘琏的女儿,也就是刘伯温的孙女。

刘伯温对这个孙女儿,一直很是疼爱。

“爹,您这是……”

刘琏听到自己爹的话后,愣了一下,显得特别的吃惊。

“你说……要是把这梅小友,变成我的孙女婿怎么样?”

刘伯温喝了一口酒后,望着儿子刘琏出声说道……

……

双水村。

梅殷在得知了燕王朱棣此番前来,还要替朱元璋,给小媳妇儿和自己传圣旨之后。

整个人都显得很是意外。

随后又异常的好奇。

毕竟这可是圣旨!

以往只有在影视作品里,看见过的东西。

属于传说中的存在。

现在,竟然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

在宁国公主的叮嘱和示范下,梅殷学着宁国公主的举动,行礼接旨。

燕王朱棣见到两人准备好了,就把这圣旨打开。

神色肃穆的看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那双水村,以及周围的几个村子,就给你俩了。

钦此!”

朱棣一脸肃穆的念完,把圣旨给合上。

梅殷这个时候,是一脸的懵逼。

就这?

没了??

啥玩意儿?!!

话说,圣旨不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吗?

而且,按照他的印象,这圣旨大部分写的都文采斐然。

就算不是文采斐然,那也要弄上文言文之类的。

这怎么到了老朱这里,这圣旨就如此的直白浅显口语化?

刚刚还想着,要好好的见识见识朱元璋圣旨的梅殷。

这时候,整个人都有些傻眼。

老朱这圣旨,和想象当中的圣旨,差距也太大了吧?

简直就是青春版的青春版!

朱棣把圣旨念完之后,把梅殷的反应收入眼中。

说实话,他自己对此也是挺不好意思的。

自己父皇的圣旨,确实有些过于随意。

“咳咳……”

他咳嗽两声,努力让自己保持严肃。

出声道:“快快接旨。”

听到朱棣的催促,梅殷忍住满心的震撼与懵逼站起身来,从朱棣手中接过圣旨。

打开看了看。

发现这上面写的,确实就是这些字。

朱棣没有念错。

只能说一句,不愧是老朱,连圣旨都这么别致。

“那个……二妹夫,用父皇的话来说,圣旨还有官府贴的告示,都是给人看的。

最重要的一点儿,便是要让人看懂。

尤其是要让更多的人看懂。

所以他就喜欢用这种白话。

一目了然。

朱棣有些不太好意思的,给梅殷进行解释。

挽回一下自己父皇的形象。

梅殷听了朱棣的话后,倒是一下子反应了过来。

还确实是这样,自己在这上面倒是误会老朱了。

他点了点头道:“父皇的这个考虑,是非常正确的。

圣旨还有官府公告,这些确实要用白话更好。

如此才能尽可能多的,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相应的内容。

有利于宣传官府的政策。

这点父皇做的特别的好。”

听了梅殷的话,朱棣一时之间都有些愣神。

话说……自己二妹夫这说的不会是反话吧?

据他所知,二妹夫和父皇可是有些八字相冲。

遇到父皇,就想逮着父皇死谏一番。

现在面对父皇这个明显有些敷衍,过于随意的举措。

竟然还夸了起来?

“四哥,别这么看我,我可没有说反话。

说的都是真的。

父皇的这个举措特别的好。

今后四哥你也要继续保持,将其发扬光大才好。”

朱棣闻言愣了一下。

啥玩意儿?

“二妹夫,这话你应该给大哥说才对。

大哥才是要当皇帝的人。”

听到朱棣如此说,梅殷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自己刚才与朱棣说这话,想当然的就把他给带入到了,未来的永乐大帝的角色中。

却忘记了现在的他,还只是一个燕王。

而这个时候的朱棣,也绝对没有起升起要做皇帝的心思。

当下便笑道:“四哥,我的意思是说,你回去后,要把这个事儿告诉大哥,让大哥今后当了皇帝后继续保持。”

梅殷不动声色的进行补救。

“我会告诉大哥的。”

朱棣用力点头,将之答应下来。

对于这件事儿,倒也没有太过于放在心上。

只以为是梅殷儿口误。

毕竟他就是被父皇当做大将来培养的,今后要镇守一方。

皇位是大哥的,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大哥当皇帝谁都服。

谁要是敢说大哥不适合当皇帝,想要抢皇位,朱棣第一个不答应!

见到朱棣并没有往深处想,梅殷放下心来。

今后在一些事情上,还是要谨言慎行才好。

可不能嘴一秃噜,便把一些事给说出来了。

如此可就不好了。

而朱棣,在把圣旨给了梅殷之后,又从随行的包裹里,拿出来了相应的地契等等凭证。

将其交给梅殷。

梅殷打开一看,发现朱元璋这次手笔挺不小。

给的庄子要比原来的更大。

除了双水村,前岗村等几个村子外,又多了一个。

上次朱元璋来这里时,所说是把包括双水村在内的五个村子,合成一个。

现在则变成了六个村子。

看上面的统计,这个合并而成的大型的庄子里,有两百三十二户。

人口有一千一百零六人。

至于登记在册的田地,有六千多亩。

这六千多亩里,应该是算了一些荒地。

不过,这份资产是真的不小了。

短短时间里,自己竟然也成了一个不小的地主。

这就是娶了一个小富婆,吃上软饭的感觉啊。

有了这么多人,又有了这么多地。

今后自己推广红薯等新作物时,那就有地方了。

直接解除了后顾之忧。

还别说,这庄子来的真挺及时的。

……

“好吃好吃,二妹夫,你做的这红烧鳝鱼,简直是绝!”

颁布了圣旨,说了正事儿,梅殷就和李景隆,朱棣等人一起动手开始烧饭。

等到饭菜做好,吃到嘴里以后,朱棣对于梅殷的手艺,那是赞不绝口。

倒不是他在故意夸梅殷,而是梅殷的手艺是真好。

听着自己四哥,在这里夸赞自己家夫君的手艺好,宁国公主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与荣共焉……

……

“二妹夫,你这房子的窗户,留的太大了。

哪有这么大的窗户?

房子不结实不说,今后装窗子了也麻烦,不美观。”

吃过饭后,李景隆,梅殷和朱棣几人,来到了梅殷那正在建的房屋这里。

此时梅殷的新房已经封顶了。

主体已经建造完毕。

打量了一圈后,朱棣总觉得这屋子,多少是有些怪模怪样。

特别是那超大的窗户,怎么看怎么别扭。

边上的李景隆闻言也连连点头,表示自己和四表叔的看法是一致的。

梅殷道:“四哥,这窗户是大,若是装现在的窗子,也确确实实不好看。

可……我若是弄那种透明的玻璃,来封堵窗户呢?

四哥觉得如何?”

“玻璃做窗户?你说的玻璃……是琉璃吧?”

朱棣愣了一下,望着梅殷询问。

“奥,就是琉璃。”

梅殷这才想起,对于玻璃的称呼,这个时代和后世的不同。

“嘶!”

在从梅殷这里,得到了确切的答复之后,燕王朱棣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凉气。

就连狗大户李景隆,也同样是忍不住跟着抽了一口凉气。

琉璃啊!

这玩意儿,简直贵到没边儿!

一个小小的鸽子蛋大小的琉璃珠子,都能卖到天价去!

结果现在,梅殷居然说要用琉璃来封窗子!

这得需要多少钱?

尤其是看看,梅殷那大到没边,超过一人高的窗子。

李景隆还有朱棣两人,就更加的吃惊了。

这也……太过于豪横了吧?……

……

皇宫之中,朱元璋的面色又一次阴沉起来了。

和刘伯温之间的误会解开了,可这一次的事儿,并没有那么好过去!

比如,胡惟庸这个突然发力,扳倒德庆侯廖永忠的人,需要给个说法!

……

“上位,您回来了?”

武英殿内,又一次被朱元璋招过来的胡惟庸,在对朱元璋行礼之后,先一步的望着朱元璋说话。

“嗯,回来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

神情看不出什么变化。

胡惟庸心里面还在想着刘伯温的事。

犹豫了一下,就尝试着着开口道:“上位,那……微臣还要不要带着太医,给刘伯温诊治?”

朱元璋摇了摇头道:“不用了,刘先生的病已经好了。

我觉得……胡相你应该让太医治治病了!”

朱元璋一句话说出,瞬间令胡惟庸呆愣的当场。

浑身发寒!

自己弄下的死局,竟然被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