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冲突加剧联合舰队开火(2 / 2)

户部郎中苏全出列,摘下帽子道:“皇上,臣请辞!”

皇帝道:“别动不动请辞,下次仔细一些,宽容一些,也就是了。”

苏全上前一步,道:“皇上,臣请辞。”

皇帝皱眉。

这么不知道进退吗?

苏曳受不得委屈,你也受不得委屈吗?

而且就算要请辞,也走流程。

分三次来,也成全君臣体面。

但苏全眼睛里面完全容不得沙子的,哪里愿意跟你分三次?

于是,他在上前一步:“臣,请辞!”

皇帝彻底恼了,好你也苏全,朕本来要给你体面的,既然你不要体面,那就由你。

然后,皇帝冷冷道:“朕,准了!”

“臣,领旨谢恩!”苏全将官帽放在地上,直接转身离去。

之所以官服不扒掉,那是因为官服是自己花钱做的,只有补子是朝廷给的。

朝廷群臣静默。

苏曳兄弟,也太刚了。

皇帝道:“翁心存?”

“臣在!”翁心存出列。

皇帝道:“你罚俸两年,罢协办大学士,保留户部尚书,日后谨慎办差。”

翁心存跪下叩首道:“臣领旨谢恩,万岁万万岁!”

接着,皇帝道:“另外,关于九江知府一职,诸位臣工议一议!”

所有人静默。

一贯以来,朝堂上的人都喜欢墙倒众人推。

但在这个时刻,很多人心中有种兔死狐悲的感。

吏部侍郎匡源出列道:“臣举荐翁同书。”

皇帝道:“哦?这段时间,翁同书都在做什么?召翁同书觐见。”

片刻之后,翁同书上朝堂。

按照历史上,此人马上就要上任安徽巡抚了。

但在这个世界上,在扬州之战中,他污蔑苏曳虚报战功,被一撸到底。

“皇上,臣在编书,寻找残籍孤本,抄录修缮,整理成书,正要献给皇上。”翁同书道。

接着,他献上了一个箱子,里面满满当当,都是失传的孤本。

皇帝拿起这些书本,顿时大喜道:“甚好,甚好,你有心了。”

杜翰出列道:“皇上,臣举荐翁同书担任九江知府。”

皇帝道:“翁同书,九江知府一职,至关重要,你可愿意去?”

翁同书跪下道:“臣愿意去!”

接着皇帝道:“拟旨,册封翁同书为九江知府,领按察使衔,兼詹事府詹事。”

翁同书泪流满面,叩首道:“臣谢主隆恩!”

皇帝这个任命就比较重量级了,翁同书这个九江知府是高配的,正三品,都跟顺天府尹同级了。

九江知府,还从来都没有这么高过。

如此一来,翁同书和苏曳就只差了一级而已。

接着,皇帝道:“相关僚员,要准备妥当,去了九江之后,要尽早上手,帮助苏曳分担。”

………………………………………………

散朝之后!

皇帝在三希堂内召见翁同书。

“你可知道,去做这个九江知府,应该做什么吗?”

翁同书道:“知道,帮助皇上盯住苏曳,监督苏曳,一旦有任何不轨,立刻上报?”

皇帝微微皱眉,因为对方说得太直白了。

“你去了之后,先要多看,多听,先不要有什么动作。”皇帝道:“九江的政务,都是你的职权,要全部接管过来。然后细致观察苏曳的工厂,要事无巨细地上报。观察之后,再试探性地深入工厂业务。”

翁同书道:“臣明白,臣就是皇上的眼睛,皇上的耳朵,皇上的一只手。牢牢抓住九江,绝对不让他落入异心之人手中。”

依旧说得太直白了。

皇帝不喜欢说得这么直白,不体面。

但,总比沈葆桢好得多。

而且这个时候,能够去和苏曳对抗的人本就不多了,翁同书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皇帝道:“你在京城准备周全,尤其是相关僚员,自己找一部分,朕也会准备一部分。确保到了九江之后,能够拿到所有的九江府治权。”

翁同书道:“臣遵旨,臣一定能够找到一群不怕死之人。”

皇帝点了点头。

而就在这个时候,外面又传来脚步飞奔之声。

皇帝皱眉,心中愤怒。

他最讨厌在宫中这样不守规矩的脚步声。

而且每一次这样的脚步声,都没有好事。

“皇上……”增禄低声道。

皇帝道:“又怎么了?”

翁同书道:“臣告退。”

皇帝道:“嗯,等你离京的时候,朕给你题字。”

翁同书恭恭敬敬地退了出来。

片刻之后,增禄走了进来道:“皇上,洋人舰队来了,密密麻麻,就在大沽口之外,直隶总督求援。”

皇帝脸色猛地煞白。

这……这就来了?

这段时间和苏曳的明争暗斗,加上心中怒气,使得他把洋人这个最大的威胁都暂时忘却了。

结果猛不丁,洋人舰队就直接杀过来了。

朕还没有派人去广州和你们谈判呢,急什么急?

“召军机处,以及京中二品以上在职官员,前来议事!”

这朝会刚刚结束,大家都还没有回家,立刻又被叫回来了。

哪怕是二品以上官员,三希堂也是站不下的,只能在养心殿。

此时,皇帝不由得记起苏曳的话了。

谁去谈都可以。

按照朝廷的底线,任何人去谈都能成功。

皇帝道:“现在洋人舰队再一次出现在大沽口外,怎么办?怎么办?”

田雨公忍不住道:“皇上,那翁同书前去九江任职一事,是不是暂缓?”

杜翰冷声道:“田大人,洋人舰队来袭和翁同书担任九江知府,又有什么关系?”

靠,这里面有什么关系?难道你不知道吗?

只不过,有些话不能说出来而已。

倭仁出列道:“皇上,臣内心也不赞同苏曳办工厂,搞洋务。但……如今洋夷来袭,翁同书担任九江知府,是不是暂缓?”

现在这等时刻,需要一致对外。

朝廷之中,精通外交的人太少了,苏曳是最精通的。

这个时候激怒了他,不给他体面,那未来想要让他办外交的差事,就难了。

杜翰冷笑道:“倭大人,您多情了。苏曳迫不及待地离京,就是要躲开洋夷的舰队,这件差事他自己知道办不成,所以提前躲了。”

皇帝望向了肃顺道:“你觉得呢?要暂缓吗?”

皇帝的这个目光,就充满了别样意味了。

因为他发现,最近肃顺立场有些不正,竟然有些偏倚苏曳了。

肃顺顿时头皮发麻,上前道:“奴才觉得,不必暂缓,翁同书照旧上任九江知府。”

这就是肃顺。

心中聪明无比,什么都能看透。

但是一点点都不愿意违逆圣意,一心只想圣眷。

他明明知道让翁同书去担任九江知府是对苏曳的试探性进攻,可能会引发后果。

但……依旧不出面阻止。

皇帝道:“嗯,那就照旧,翁同书尽快去九江上任。”

“洋夷舰队兵临天津海域,可有开火?”肃顺问道。

信使道:“并未开火,只是包围,不许任何船只进出。”

肃顺道:“那就是有的谈,就是等朝廷派员谈判。”

皇帝道:“诸位臣工,怎么办?”

僧格林沁道:“皇上,打!我们修建了大沽口炮台,威力无比,正好可以一战,扬我大清国威。”

胜保出列道:“皇上,臣也觉得打!”

倭仁出列道:“臣建议,打!”

朝廷中,有一小半的官员,都建议打!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里面真的有那么多主战派,那么勇敢。

而是需要这种政治表态。

总不能整个朝廷,都是和谈派,都是投降派。

那大清威严何在。

主战派,才敢大口说话。

此时的妥协派,才是不容易的差事,因为说出来丢人。

皇帝目光望向了肃顺。

肃顺出列道:“皇上,能谈还是谈,我天朝上国,以理服人。洋夷没有教化,所以野蛮无礼。先礼后兵,我们应当努力教化洋夷,或许能够让他们感受天朝之礼,退兵止戈。”

肃顺出列后,众人也纷纷出列,说先礼后兵。

洋人粗鲁,但我大清是礼仪之邦,教化之邦,不能和洋夷一般见识。

所以,还是谈吧。

而这个时候,皇帝不能立刻答应,要不然就会表现得太软弱了。

赵构之名,可不大好听。

他需要让朝廷争论这两三天,最终和谈派压制主战派。

然后,皇帝顺水推舟,勉为其难地答应。

这样皇帝才不失威严和体面。

所以,皇帝道:“此事,再议!”

但是……

洋人可不管你这个流程要不要走完。

联合舰队司令包围了大沽口后,然后就静静地等着清廷的反应。

结果……

毫无反应。

打也不打。

谈也不来谈。

就是,彻底无事。

这,这算怎么回事?

联合舰队的指挥官们都懵了。

你这没反应,可不行!

于是,联合舰队指挥官直接一声令下。

“开火!”

顿时,联合舰队猛烈开火。

“轰轰轰轰……”

部分进入白河逼近天津城郊的战舰也猛烈开火,炮弹直接天津城头。

此时大沽口炮台。

部分天津城墙。

猛烈地爆炸。

……………………………………

注:第二更送上,绞尽脑汁想不出求月票之言,唯有眼巴巴望着诸位恩公,给我好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