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山雨欲来惊变(2 / 2)

伯彦摇头道:“我觉得不是!”

“我甚至觉得,这件事情曾国藩做的概率,都比苏曳更大。”

“苏曳聪明绝顶,没有道理做出这样风险和利益完全不匹配的事情。”

……………………………………………………

次日,朝堂之上。

皇帝双眼通红,几乎是彻夜未眠。

朝堂之上,也是很多人一脸倦容,显然也没有睡觉。

户部尚书翁心存没有上朝,因为听到噩耗后,他已经昏厥过去了。

但是,今天的朝堂。

无一人谈这件事情,甚至半个字都不敢提。

那些个参天参地的御史,也完全是一言不发。

但是奇怪的是,经过一夜时间的发酵和思考之后,很多人觉得这……应该不是苏曳做的。

刚刚听到消息的时候,所有人本能第一个反应:这肯定是苏曳做的。

因为只有他有动机和能力。

但是经过长期的思考后,越来越觉得不是他所为。

而此时,美国公使和俄国公使再一次进入朝堂。

两人表示,愿意调节大清和大英帝国之间的矛盾。

之前,皇帝一直拒绝接见两位公使。

而现在不得不接见了,不过是否接受两国公使的调停,皇帝还没有松口。

……………………………………………………

与此同时,黑龙江的瑷珲城。

在《尼布楚条约》后,沙俄一直图谋在远东获得不冻港。

所以几乎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了对黑龙江的不断侵占,在过去几年间,俄国海军带领武装力量不断在黑龙江建立下游建立据点,在东西伯利亚总督的指挥下,其实已经完成了对黑龙江上游北岸,中下游两岸进行了事实性占领。

如今,就差一纸条约,将这些非法侵占的土地合法化了。

而英国发动了对大清的入侵战争后,沙俄帝国就立刻等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趁机率领哥萨克军队,进逼到瑷珲城下。

使得瑷珲城,乃至整个黑龙江,都惶恐不已。

那边英法两国正在攻打天津,威胁京城。

这边沙俄的军队,又要做势要来攻打黑龙江。

但是套路和英国如出一辙,都是用战争方式,威胁清廷出面谈判。

而此时的黑龙江将军奕山,可是大名人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朝廷册封他为靖逆将军,率领几省大军去广东打英国人。

当时奕山威风凛凛,号称要打得英国人鬼哭狼嚎,结果到了广东后,几乎还没有怎么打,此君就直接打了白旗投降,并且签订了《广州和约》。

之后,他对英国人更是畏之如鬼,对英方的答应一概答应。

事后,被押解进京,叛斩监候。

不过次年,又被朝廷启用了,之后又在叶尔羌平叛中立下了功劳,一直高升。

但从中大概也能看出,他在广州的种种作为,某种程度也是道光皇帝的意志体现。

此时,沙俄的这位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乘船进入了瑷珲城,和奕山进行谈判。

这位总督大人口口声声说,他是来帮助大清抵抗大英帝国的侵略,也是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

所以,要求清朝和沙俄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作为天然的边界线。

奕山顿时强烈反对,并且说双方已经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已经有了法理的边界线,不必更改。

沙俄的总督表示非常遗憾,并且说现在大英帝国正在入侵清朝,你们清国危在旦夕,很可能会失去大片的土地,甚至可能包括东北。

所以,为了保护沙俄的领土,必要的时候,我们不得不用军事手段。

这个荒谬绝伦的理由,也真是亘古少有了。

奕山再一次表示反对,说这是大清和英国之间的事情,和沙俄无关。

于是,这位沙俄总督大怒,立刻发出了军事威胁。

限定奕山两日之内回复。

要么答应!

要么开战!

按照沙俄总督草案,中国将会失去黑龙江以北所有的土地。

奕山当然不敢答应,也不能答应。

两日期限结束后,沙俄总督再一次来谈判,发出了最后通牒,逼迫奕山签字。

这位黑龙江将军,依旧不愿意签。

沙俄总督冷笑道:“看来英国人的选择是正确的,对于你们清国,和平是没有用的,你们只能听懂火炮和子弹的声音,这是你们自己找的!”

“奕山将军,我必须告诉你,不久之前,我们和英法多国在克里米亚发生的一场规模惊人的战争,双方都出动了百万大军。这一战,英法诸国死在我们手中士兵,多达几十万!”

“所以我们军队的战斗力,你应该非常清楚,你们清国的军队在我们面前,就如同纸糊的一般,不堪一击。”

“而不久之前广州之战的结果,你应该比我更加清楚,仅仅半天时间,英法的军队就攻破了你们的广州城。奕山将军,你觉得你挡得住我的哥萨克军队吗?”

“一旦开战,你们只会得到更耻辱的失败。两广总督叶名琛是怎么死的?你难道不知吗?”

发出战争威胁后,这位沙俄总督盛怒而去。

他最后的这一句话,让奕山无比惶恐。

当天晚上!

沙俄军队就对瑷珲城开火,开炮!

黑龙江将军奕山魂飞魄散。

次日,沙俄使者再来,递上了条约文本。

奕山提笔签字。

因为,他真的被沙俄的军队吓住了,不想重蹈叶名琛覆辙。

想要忠诚于朝廷,忠诚于皇上,也要先有命再说。

至此,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不平等条约出现了。

条约规定,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总共五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沙俄帝国。

乌苏里江以东土地,中俄共管。在黑龙江等中国内河,沙俄帝国的船只拥有通行权。

签下条约后沙俄帝国欣喜若狂,使者立刻南下,把这份条约文本交给在京城的沙俄公使,让他正式递交给咸丰皇帝,正式换约。

奕山签订的这个《瑷珲条约》还无法正式生效,需要皇帝亲自认可,并且清朝中枢签字,这个条约就正式生效了。

………………………………………………

而在天津!

英国人采用的是同样的伎俩,不断威逼桂良和花沙那。

但是看着条约上的这些内容,桂良是万万不想签,甚至也不敢签。

他不敢做这个主。

于是乎,英法军队再一次炮轰天津城。

海军陆战队,再一次向着京城进发。

海军舰队,再一次向永定河行驶而去。

桂良大惊,但是依旧不敢做主,赶紧派人回京,请示皇帝。

而此时京城之内。

皇帝的眼睛,几乎时时刻刻盯着苏曳家。

不知道派了多少密探。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问一句:“苏曳家人,有没有出门?”

“没有,皇上!”

“他的家人,都呆在家中,包括崇恩一家,只是派了仆人出来买肉买菜。”

苏曳家人是否离京,几乎成为了一个风向标。

在皇帝看来,如果苏曳家人离京,那就是做贼心虚。

但胜保说得对。

不需要证据,皇帝只要怀疑,就可以定罪。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皇帝和苏曳之间,已经没有任何回转余地了。

此时,就在等!

只要英法联军退兵,京城恢复了安宁,皇帝就会对苏曳动手。

哪怕是一千多万两的债务爆掉,哪怕是再大的后果,皇帝都决心,彻底拿下苏曳这个江西巡抚。

杜翰和他说过,猜疑是非常恐怖的。

这个时候,就算是苏曳没有做劫杀钦差的事情也没有用了。

因为苏曳觉得皇上一定会猜疑他,所以为了自保,他一定会做一些事情。

所以不能拖。

如果拖到苏曳不断扩军,那就麻烦了。

所以,他向皇上建议。

除了苏曳家人是否离京之外,还有两个指标可以参考。

第一,在扬州的王世清新军,是否有离开扬州,前往九江的意思。

第二,苏曳在九江,有没有公开扩军。

但无论如何,都要尽快拿下他,免生后患。

就算苏曳是冤枉的,也先解除了他的职位,将他哄骗进京。

而这个时候,外面的增禄脚步声再一次响起。

皇帝皱眉。

又,又有什么坏消息?

每次只要听到增禄的脚步声,准没什么好事。

“又有什么事?”皇帝怒道。

增禄上前,递上了一个文本道:“皇上,这是桂良大人送来的,是洋夷逼迫我们要签的条约的文本,桂大人不敢做主,特送来给皇上御览!”

皇帝稍稍瞥了几眼,顿时觉得心惊肉跳。

然后这文本就好像有火,会烫人一般,直接甩开了。

他心中愤怒,桂良这是什么意思,想要让朕给他背锅吗?

“朕不看!”皇帝怒道:“什么都要朕做主,要他这个内阁大臣做什么?要他这个钦差大臣做什么?”

“派人转告桂良,一定要与理力争,不损国威!”

这些都是废话。

皇帝的心里话就是,赶紧签完了事,赶紧让洋夷退兵。

首先,不管有没有钦差大臣被劫杀这一档子事情,皇帝都是这个心思,赶紧签让洋人退兵。

签完之后,认不认,又是一回事。

先把洋人糊弄走,这就是典型的矛盾后置。

不但解决不了矛盾,反而越来越大。

接着,皇帝构思了议会措辞,温和道:“传朕口谕,他递上来的这些文本,朕没有看。但是朕相信他这个内阁大学士,朕信他的心中有江山社稷,有朕这个皇帝。”

“真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所以既然把这个谈判的差事交给了他,就会彻底信任他,让他放手去谈,与理力争!”

增禄道:“嗻!”

然后,他立刻派人去传皇帝的口谕了。

而且他很聪明,没有复述。

因为皇帝的意思非常清楚,你桂良赶紧签,就算再丢人,朕也不会定你的罪。

就算暂时定罪了,也算是为朕背锅,日后肯定还会起复。

就如同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候的奕山一样,为了给天下一个交代,判了斩监候,但是第二年就起复重用了。为何?就是因为他是给道光皇帝背锅。

现在,整个京城的目光,都盯着两个方向。

一个是天津的方向。

一个是苏曳家的方向。

中枢高层的人,都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

所有人都知道,只要天津那边谈判结束,英国人一退兵。

皇帝这边就会动手。

而苏曳家里也是一个信号。

你们跑不跑?

你们一旦跑了,就会被认为是做贼心虚。

但是却有很多人觉得。

就算这件事情不是苏曳做的,他家人跑也是正常的啊。

现在这个气氛,疑罪从有。

苏曳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啊。

整个京城的气氛,显得非常可怕。

所有官员,几乎都屏住呼吸,走路都小心翼翼。

朝堂上弹劾攻讦之事,更是彻底消失了。

所有人都感受到那股山雨欲来的气息,都在安静中,等待那一瞬间的惊雷迸发。

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这个可怕的寂静,猛地被打破了!

某日,黄昏!

残阳如血!

一群几十人凶徒,杀入苏曳宅邸。

刀光剑影,血光迸现,杀气腾腾!

顿时间,京城俱惊。

……………………………………………………

注:第一更送上,保卫月票榜五十名,有些焦急,拜托诸位大人了!糕点深深鞠躬顿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