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写份稿子,涮羊肉不好吃了(2 / 2)

之前已经大致聊过了,接下来就是让常汉卿展示了一下他的模型和电力机车的好处以及发展前景。

电力机车本来也是过几年就会开始研发。

这本就是国之重器,为此还会从苏联引进人才,因此大家都是十分认同的。

就是现在刚开始帮扶计划,引进人才也是刚开始筹划。

其他方面还好,不过在电力机车方面我还没开始。

“引进电力机车现在是否还尚早?就是苏联的电力机车也还不成型,依然以内燃机为主。”

陈雪茹闻言说道:“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想想之前的历史教训吧。”

“我们想要发展到他们现在的那个阶段,要么只能拾取残羹剩饭,晚对方十年甚至几十年,要么必须得从现在就开始拔苗助长。”

“虽然拔苗助长不利于后期成长,但就和吃饭一样……”

“十个人,只有两盘菜,我们不如先把菜抢到自己的盘子里,再细嚼慢咽。”

“现在人才我给李先生带来了,希望李先生能把握住机会,我相信我们可以的后来而上。”

李先生闻言皱眉道:“可是我们的资金不充足了啊。”

“不如这件事先暂缓暂缓?”

李修竹闻言说道:“不如这样,现在开始了证票时代,我们挣再多钱也花不出去了,不如拿出来发展。”

“我的意思是雪茹在制衣厂的股份分红,可以用来发展研发电力机车。”

“不过电力机车的研发不是一朝一夕,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所以电力机车盈利后,我们需要分一份所有电力机车分红。”

“这个数字也不需要太多,所有电力机车运营收入的百分之三十,您看可以么?时间的话,也按十年。”

李先生闻言沉默了一下后说道:“百分之三十太多。”

说着话,看向了杨部长。

杨部长明白了李先生的意思,说道:“百分之十五,这是我们能给出的最大诚意。”

李修竹的底线其实只有百分之十的,闻言沉默了一下,点了点头说道:“可以。”

不过即便是如此也花不了那么多钱。

研究电力机车最多只需要一个五十人团队,工资一个月哪怕平均一百,也就五千,就算是算上苏联专家工资一个月也就顶死一万,一年也才十二万。

实验铁路和列车头建造花费加起来几十万也足够了,而且这个投资也就几次的,后续花费个几万块一个月顶死,一年满打满算,能花个一百万就顶死。

可他家,光是代工公私合营的三个厂子就有六百万收入。

不过李修竹也没想到别的什么项目还能掺和其中,飞机短时间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盈利,而汽车他掺和不进去。

至于轮渡,也算了,海上目前就是夏国都参与不进去。

虽然李修竹一张口一闭口,家里一年就少了百万收入,不过问题不大,家里钱多的花不完。

李先生也同意了李修竹他们的加盟。

现在不是八十年代以后,火车带来的收入真没几个钱,即便是十年收益在他们看来也没多少。

而李修竹知道,想要电力机车真的开始定产,那得八十年代后了,到时候正是大家开始经商的时候,到时候火车拥挤的怕是都要上不去车了。

协议签署的很快,常汉卿也被任命到了丰州机车厂,当工程师,全力负责电力机车。

电力机车也会单开一个项目,由李家资助。

难得来一次,李先生也没着急让几人走,而是对着陈雪茹开口问道:“雪茹同志,其实你今天不来,我也想找你来一次了。”

陈雪茹闻言一怔,不明白这是又怎么了。

李先生开口道:“我听说现在公私合营,下面的好多店铺都生意惨淡。”

“我看了一眼账目,确实差了不少,你能帮我解惑么?”

“按说咱们公私合营,都是统购统销,合作力度大了,理应应该越做越好才对,这怎么还越来越差了呢?”

陈雪茹闻言笑笑说道:“这您要说别的事,我可能还得问问,但您说的这事,我还真能给您讲出个三四五六七来。”

“我且问您,这生意差的是不是都是高端商铺、老字号?”

李先生闻言一怔,点了点头,不明白陈雪茹怎么猜到的。

陈雪茹笑了一下说道:“往日里咱们这些老字号卖的东西都是精挑细选,那选材自然就贵了许多。”

“比如东来顺那羊肉吧,原本选用的是三十五到四十二斤间的小尾羊。”

“这小尾羊肉质鲜,臊而不冲。”

“但这公私合营了,扩建了,价格也打下来了,这再进小尾羊可就价格不划算了。”

“于是乎,这冻羊肉、老羊肉就上席面,肉质老了,自然就嚼不动、不好吃了。”

“而且原来一个切工,每天能切三十斤羊肉就差不多了,现在得切五十斤羊肉,这不说大家愿不愿意,单是手能不能受得了就是一码事。”

“再比如那全聚德的烤鸭。”

“一样是选材的问题,以前人家用的是填鸭,吃的都是精饲料,烤鸭子都用的是果木炭。”

“现在全聚德收购价一下降了三分之一,谁还舍得喂精饲料啊,鸭子随便喂点拉倒,或者干脆放出去打野食了。”

“至于炭火,直接随便弄点木炭拉倒,这能留住客人就见鬼了。”

李先生闻言一怔,也明白了其中的关键点。

“那不知道,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陈雪茹笑着说道:“这事我解决不了,还得您。”

“一是提高经营成本,精益求精。”

“二是得借助您的名声。”

李先生闻言一怔。

“借我名声?怎么说?”

陈雪茹说道:“简单,登报纸,写一篇报道,就说我跟您说全聚德、东来顺不好吃了。”

“您问了我原因,我说了,您也知道问题所在了,责令整改了。”

“再来个整改后的问询,百姓说好吃了,那么这件事就解决了。”

“而且您信么?这报道一出,东来顺绝对能起死回生,红火起来。”

李先生是聪明人,自然是听懂了,听懂了才更感慨陈雪茹的聪明。

他们想了两天都没想出什么好法子,就被陈雪茹张口的功夫解决了。

“雪茹同志,要不你来我这里,给我管管钱袋子?”

这不是看上陈雪茹了,是看上陈雪茹的经商才能了。

陈雪茹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我男人说了,经商不入官,入官不经商,不然很容易过线的。”

等出了紫光阁,几人已经吃了饭了。

常汉卿犹自不敢相信的问道:“感觉跟做梦一样……”

“对了姐夫,咱家这么有钱的么?”

李修竹脸上一黑说道:“那是我家,而且不是我们家有钱,是你雪茹姐有钱。”

“我们结婚前签过协议的,除工资之外的所有收入都是你雪茹姐的个人所得收入。”

他媳妇们的钱他不管,但是亲戚也别想来占他多少钱。

帮一把可以,但是这得是九牛一毛,且他觉得人还可以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