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恐怖(1 / 2)

邦邦!

低音声部低音提琴以及大提琴那低沉的旋律在陈秋的指引下,无比沉重地响起。

陈秋的视线转移,手中的指挥棒转向边上的秦弦,视线与他相接。

秦弦以及小提琴声部的众人立刻会意。

邦邦!

一股同样低沉的回应,从小提琴那边传递向低音声部。

低音声部做底,将旋律给缓缓往上托起。

一股如同黑色巨塔一般的粗壮和弦,在小提琴以及低音声部弦乐之中回荡。

阴暗的绝望在如同天空中飘荡的幽灵,在众人的心头笼罩。

然后缓缓沉入心中,隐藏在黑暗之下,消散不见。

陈秋手中的指挥棒轻颤,他的手掌也在缓缓下压,让众人的音乐尽可能往下沉淀。

乐团内所有人的视线都聚集在陈秋的手掌之上,跟随着陈秋的指引,一同演奏。

在这逐渐低沉的音乐之下,陈秋的视线早就已经提前看向中提琴的位置。

他的手掌依旧在指引着弦乐部分众人的诠释,但是指挥棒却已经提前指引向中提琴,给出他们所要演奏旋律的情绪。

在中提琴即将开始演奏之时,他却又将自己的指挥棒指引向低音旋律声部。

他将安抚完小提琴的手伸出,将两者抓住。

低音声部以及中提琴组瞬间明悟陈秋的意图。

他们作为乐团里几乎看不见的部分,将自己的音色和低音声部融合。

一股略带悲凉的气质,从两者之中奔涌而出。

这股情绪并不仅仅只是在乐团的团员之中回荡,他更多的则是如同一个幽灵一般,出现在音乐厅的各个角落。

如同一个看不见的眼睛一般,注视着众人。

就如同,肖斯塔科维奇所经历的黑色时代一般。

特别是主旋律之中那个大胆且放纵,带有强烈割裂感的巨大跳进,更是让音乐之中的情绪拉扯到了一个恐怖的程度。

赵一听到这边的时候猛地一愣。

他略显惊讶地看着面前的陈秋,目光中带着一丝丝不解。

这个音乐的表达,这个情绪的诠释……

完全不应该是陈秋这个学生能做出来的。

不,不如这样说。

如果这个表达是陈秋能做出来的,那么就太奇怪了。

肖斯塔科维奇,苏联作曲家。

虽然你也可以同样说他的音乐是俄罗斯风格的作品,但是实际上,你用苏联其实最为准确。

即便他的音乐之中那种为了苏联而创作出来的感觉几乎没有,可是他的音乐之中却带了很多很多苏联当时的背景,以及只有苏联人才能够懂的感觉情绪。

这一首作品的创作时间为1937年,11月21日在列宁格勒首演,由穆拉文斯基带领着列宁格勒管弦乐团进行演出。

根据肖斯塔科维奇他自己的叙述,这是一首“苏联艺术家对于公正批评的实质性,创造性回答”。

而能够理解这一点后,其实才能最好理解这一首作品的内涵。

肖斯塔科维奇是一位当时很受欢迎的作曲家,但他的很多作品实际上都不是为了他的国家而创作出来的,更多的则是为了表达他自己的想法而进行创作。

所以他自然而然受到了格外多的批评以及指责。

但是他所创作出来的第五交响曲,却并不是为了批评指责这些情绪而创作的,他并没有对这些情绪进行反驳,也没有那种追求着自我解脱的毁灭。

他就只是很简单地用一个饱经沧桑的中年人,放在音乐的中心。

用四个乐章去诠释这位中年人的心情。

听上去似乎很是简单,但是实际上这一首作品对于情绪的把控需要非常精准。

你如果多一分,伱就很容易变成歇斯底里的哀嚎,对着当局怒骂,试图毁灭一切的疯子。

如果你少一分,你就则会走向另外一个反的方向。

你的音乐会呈现出那种畏畏缩缩,甘愿当一个罪人,为自己没有做过的一切赎罪的圣歌。

而想要演奏出这样的作品出来,你不仅需要对创作者本身当时的情况,立场,以及想法都要有所了解。

你还需要能够理解苏联音乐的一些特色,以及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情绪表达。

所有的一切都非常重要,你如果少任何一点,你的音乐呈现就会变得非常奇怪,奇怪到你这一首作品即便演奏的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你的音乐依旧不算得上是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

没有肖斯塔科维奇感觉的第五交响曲,能够算得上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吗?

赵一感觉,并不能算。

所以他当时在准备评分的时候,虽然对于陈秋的演奏同样有很多的期待,但是他根本没有想过陈秋能够带领着他手下的乐团,演奏出特别浓重的肖斯塔科维奇的感觉。

他对于陈秋的期待,更多的则是能够带领队伍准确无误的演奏出来,然后能够带点乐队的特色,陈秋的感觉,细节处理上没有问题。

那么就足够了。

但是他怎么都没有想到……

陈秋居然不仅准确无误地演奏出来了这一首作品,甚至将这一首作品之中极为少见,就算是某些职业乐团都很难诠释的肖斯塔科维奇感觉都给表达了出来。

即便赵一感觉,在场的很多演奏者可能都没有特别理解陈秋的表达,不太知道陈秋为什么要这个样子去诠释,只是很简单地跟着陈秋的步伐,看着陈秋的指挥,演奏出陈秋想要的效果。

但是……

对于一个学生乐团,或者对于一个半职业乐团,乃至于职业乐团。

这样的诠释,其实就已经足够了。

陈秋以及他手下海音二团的表达,真的是彻底震惊到赵一了。

他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陈秋他究竟是怎么做的,他居然能对肖斯塔科维奇这么了解。

其中很多地方的处理已经完全就是一位指挥老手的感觉,你甚至说他现在四五十岁,已经在某个顶级乐团里面工作,他其实都相信。

毕竟真的是太离谱了。

现在陈秋才多大来着?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今年陈秋大四,这个学校乐团的指挥应该可以当成他的实习工作。

所以他现在应该才22岁。

22岁就有和人家四五十岁指挥天才差不多的专业水平素养。

你特么谁家天才能这么牛逼?

大家哪个天才不都是靠磨资历磨专业,一点一点走出头的。

你小子直接跳级是吧?

这个对于苏联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的理解,赵一只能说服气。

很多地方他都没有想过可以这个样子去诠释,去表达。

而这些居然全部都被陈秋给搞出来了。

从现在他其实就觉得差不多可以给陈秋打分了。

但是……他真的完全不知道自己应该给陈秋一个什么样的分数。

如果还是按照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的标准来看的话,陈秋手下的乐团可能这一次将会创造奇迹,获得一个特别恐怖的分数。

9.8分虽然已经足够恐怖了,那么陈秋手下的乐团,有没有可能拿到10分满分?

毕竟他是真的不知道除了10分之外的分数,他还能给什么样的分数标准出来。

除非他将标准换,换成九校联赛的标注。

那么陈秋的分数可能会稍微下降那么一点,没有那么的耀眼。

在他这边差不多能够拿到9.9分的样子,毕竟只是二团,他们很多人的水平实力没有那么强,现在基本上就是靠乐团里的几个强者在带,角色选手太多了,没有办法对乐团起到什么助力。

大概就是他们的打击乐那边的那位还可以,这个小提琴的首席,以及他周围的几人也还算不错,低音声部那边的整体表现都很强。

其他人就比较一般。

如果能换成更好的乐团成员,那么他感觉就算是九校联赛,他大概都能给出10分的满分。

嗯……

如果再往上提高一点呢?比如说九校联赛后的亚洲交流赛?东瀛以及南韩那边的强者过来的话,按照那边的标准来,他大概能给到9.5分左右……

如果放到欧洲,和欧洲那群卷批来比,那么也能有9分的样子。

想到这边,赵一的头就有点疼。

为什么分数限制只有10分,为什么这个全国大学生大赛的标准这么低。

如果能够直接用欧洲那边最顶的标准来比,那么他能操作的空间就大了,最起码能给出扣分的地方多了,也能更好的分出陈秋手下乐团的问题来。

现在这个标准太低了,你根本没有办法给出扣分的点啊。

并且……